文章插图
12月1日,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在讲述北京中轴线上正阳门的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陈剑/摄
从时间上看,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现代,历经750余年;从空间上看,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故宫、天安门、景山、太庙、社稷坛、天坛……北京最重要的建筑,几乎全在这条北京中轴线上。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专访时说,中轴线的故事,不是中轴线自己的故事,是中国文明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下志”。面对一个无序的外部世界,中国人心中的秩序很清晰,并依此建造了一座理想中的城市。
中青报·中青网:目前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进展如何?
吕舟: 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从2017年进入快速推进的时期,2018年举办过一次国际研讨会,请了世界遗产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来讨论,一致认为北京中轴线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能性。今年9月30日,我们递交了申遗文本,现在已经通过了格式审查,这也是申遗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程序,算是第一阶段的“捷报”,往前走了一步。
但是接着又有挑战,比如,明年2月1日,申遗文本将适用新的格式,今年的格式是不是符合明年的要求?比如,申遗文本被要求限定篇幅,现在各国的申遗文本都越做越长,特别是所谓的“大型”遗产,北京中轴线就算比较大型,其他还有涉及多国一起申报的,就更复杂。
所以,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中青报·中青网:申遗遇到了什么困难?
吕舟: 困难当然是有的,一个是从价值的角度,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讲好了吗?也许北京人,或者说中国人,多少知道中轴线,但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是完全不了解中轴线、甚至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这也是我们在文本研究过程中最关心的事,用简单的方式、小学生也能理解的方式,把中轴线的故事讲清楚。
另一个困难是北京中轴线伴随城市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有些文物被不恰当地使用。比如,先农坛,育才学校使用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要把学校搬出去,怎么搬,搬到哪;还有中轴线周边的区域,居住环境比较差,怎么让老百姓住得更好。中轴线很长,牵扯到的单位特别多、问题特别复杂,需要协调。
中青报·中青网:讲好中轴线故事,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中轴线,现在大众对中轴线有什么误解?
吕舟: “中轴线”的名字一出来,就有误解。我和一个朋友聊天,问他,听到“北京中轴线”,首先想到什么?他说想起“中轴路”,“线就是路嘛”。他不会想到中轴线上的建筑群,而我们恰恰是把这些“攒”在一起成为整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天安门广场|巨型中国结矗立天安门广场 10个冬奥主题花坛即将亮相北京
- 冬奥|“冬奥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10处冬奥花坛20日“绽放”
- 王新摄|喜迎春节和冬奥 巨型中国结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精彩冬奥”主题花坛1月20日亮相天安门广场
- 大罗山|茶山红旗渠--龙王千步梯,大罗山这条驴线你走过吗?
- 冬奥|巨型冬奥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
- 冬奥会|“冬奥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10处冬奥花坛20日“绽放”
- 中国结|喜迎春节和冬奥 巨型中国结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
- 中国结|天安门广场又添新景,巨型“中国结”喜迎春节和冬奥
- 天安门广场|当冬奥遇上中国年!天安门广场“上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