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太清宫之秋韵|当代散文|| 耐冬

文/孙秉伟
崂山太清宫之秋韵|当代散文|| 耐冬
文章插图
时值初冬,岛城暖阳高照,气候宜人。两个女儿约我们老两口去崂山太清宫一游。
作为岛城人,虽是生于斯长于斯,可终日忙碌“人间烟火”,多年甚至几十年不上崂山,这也不足为奇。我依稀记得上次去太清宫还是不惑之年,如今再去已是古稀老翁。
车子沿着海边崎岖山路欢快地行驶,左边是嶙峋山石和满山青松夹有黄绿相间的植物。右面是一望无际的浩瀚黄海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环顾左右,如同行驶在一幅硕大的山水画里。
海拔1132.7米的崂山,号称“天下第一名山”,其独有的海天相连、钟灵毓秀、山路幽深的山海风光,展现着迷人的风韵。弥漫着的道观仙气、虚无缥缈、袅袅书香的蒲松龄笔下风情,更是让人如梦如幻。
崂山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之说,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就是距今2100多年的太清宫。它位于崂山最南端的宝珠山下,环围七座山峰。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崂山道教的兴盛始于唐宋年间,明朝万历年间太清宫得以重建,1622年重修时正式确定了三官、三清、三皇殿为三个院落的格局。该三院都建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使太清宫初成规模,从此香火日盛。经清、民国,新中国又多次修缮,日趋完善,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2005年为神像举行了盛大的开光盛典。至此,宫内的殿堂总数达到了13座,供奉神像达108尊之多,使太清宫迎来了全盛时期。
太清宫的后山屹立着一尊高达60米的铜制圣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据导游姑娘介绍,这是为道教尊奉的道祖---太上道祖而铸制。圣像依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为道教传说中老子出生时 “天上地下,唯道独尊” 的形象。
沿着山路台阶一路登去,“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斑驳秋色尽收眼底。枫叶正红,远看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又如一顶顶红伞撑在路旁山间。正翩翩起舞,笑迎着天南地北的游客。红枫成了“打卡网红”,人们或坐在台阶上以枫树为背景;或扯一束枫枝在头顶;或取一片枫叶贴在面颊,我的两个女儿很有创意,捡几枚枫叶组成心型放置胸前,呵呵,一是白衣红枫,一是绿衣枫红,煞是养眼,惹得我们老两口喜上眉梢。
崂山太清宫之秋韵|当代散文|| 耐冬
文章插图
太清宫现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宫中奇花异卉,四时不绝。进入院内,一株千年银杏树首先映入眼帘,树高十几丈,粗壮达数围,树冠形如撑天塔,又如华盖举苍穹,一身英武之气,参天气势恢弘。树下被金黄的落叶铺成了一方“御用锦缎”,游人三三两两取景留影,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把扇形银杏叶放在朱唇边,作亲吻状,嘻嘻哈哈地与老树摄于同框。一个小顽童竟然趴在落叶堆上,一边比划着两只小手,一边“汪汪”叫着装作一只小狗狗,年轻的爸妈忙忙乎乎找角度,给宝贝儿子留下金色童年的欢乐。我和老伴听从女儿的“导演”,坐在树下一石碾的盘上,背靠背留下了一张《风雨相依图》。眯着眼睛端望那历经沧桑厚重如铠甲的老树干和硕大的一树金黄,听到它在萧萧的秋风里,伴随着松涛海浪发出飒飒声响。心想,老树千年来笑迎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看惯了人间冷暖,虽是泰然自若心不惊,可也会为这当今国泰民安苍生欢颜,由衷地唱起心中的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