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文章插图

“如果武康大楼会说话,它会说什么?”今天(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梧桐掩映下的武康路传来了朗朗童声,一支平均年龄12岁的志愿者队伍前来志愿讲解,将武康大楼、黄兴旧居、巴金故居、密丹公寓等历史建筑娓娓道来,吸引了不少行人共同“阅读”。
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文章插图

“武康路全长1083米,但俯瞰整条街区,老建筑鳞次栉比、接连成片。”上海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培元作为带队老师,与湖南社区居民“老克勒人文领读志愿者沙龙”负责人陶云飞一起,带领孩子“行走讲解”。“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也在于传承城市文化记忆和脉络。”
“老土地”讲述老建筑历史变迁
志愿者队伍里的不少孩子,都曾是“老克勒人文领读志愿者”陶云飞的小听众。
77岁的陶云飞对武康路的感情仿佛与生俱来。他从小住在五原路,武康路一带成了他上学、上班的必经之路。因此对于这里的百年建筑,他如数家珍:英式古典主义花园住宅武康路393号,仿生建筑“大象屋”的蜜丹公寓,甚至是门前光影斑驳的梧桐树……这些存在于老相片中的光影记忆,“对我而言却是从未离开过的家园”。
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文章插图

12年前,湖南街道社区学校办起了“优秀历史建筑及人文班”,吸引了一批像陶云飞这样的“老土地”:课堂学习、听讲座、走访老建筑……从前琐碎的见闻、自身的经历,经过系统地学习,与大家分享起来更有底气。课程结束后,不舍解散的老人们索性成立了“老克勒人文领读志愿者沙龙”,继续挖掘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并讲给辖区内的孩子们、白领们听。
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文章插图

“我除了讲街区的文化历史,也会讲这里的变迁,武康大楼近些年的改变——从天上无线,到地上有景,楼下新空间、新业态陆续集聚。” 陶云飞说。
小学生接过接力棒加紧“实战演练”
“刚才我们看过了武康大楼,如果说那是一艘巨轮,那么开普敦公寓就是一艘小帆船……”正在上四年级的赵冠宇讲得有模有样。
和赵冠宇一样,不少孩子最初只是老建筑故事的倾听者,现在接过了接力棒。
建筑|武康大楼有多美?武康路上“一老一小”行走讲解“建筑可阅读”
文章插图

最近,湖南街道创立“梧桐汇艺”美育联盟,通过整合辖区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巴金故居、柯灵故居等资源,七大主题20余门艺术课程惠及幼儿园、小学、中学,辐射辖区青少年。其中“建筑可阅读”主题系列课程,颇受孩子们的欢迎。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