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五 )


早在读高中时,洪霞便萌生开书店的想法。当时,她把每月省下来的生活费全买了书。当县里唯一一家新华书店关门之后,她就想着开一家独一无二的书店,让自己看个够。
“喜欢是一回事,真正干又是另外一回事。其中艰辛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父亲不知道,“不听老人言”的洪霞在接手前已经体会过开书店的难处。
开业头几年,书店一直入不敷出,只能吃老本。书店曾开过考古资讯网站,可浏览量少得可怜,更别想有人会投广告。管理也出了问题,负责网站的小姑娘,有时一个星期都更新不了一条信息。
为了扭转局面,书店定期举办过“紫竹书会”免费考古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授考古知识,但是讲座并未立竿见影转化为销量。
最困难的是2013年。有一阵,账上资金紧张,发完工资就没钱了。当时店员也都觉得书店要倒闭,但谁也不敢说出口。
出乎意料的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开的网店渐渐有了收入,书店有了救命稻草。
“很多人是先看到网店里的书才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洪霞说,“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就是这么成了书店的客户。”
靠着口口相传,书店被越来越多圈内人熟悉认可。而海外考古学者又是通过中国同行介绍找到书店。一些研究机构负责人换了好几茬,考古书店始终是他们买书的首选。很多买书的学者,洪霞压根没见过。
“考古圈本来就不大,如今书店在圈内几乎无人不知。”李延彦说。
书讯|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文章插图

满架“琳琅”。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张典标摄
这段绝处逢生的经历也让洪霞更确信,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书。在她看来,同样是电商兴起,对一些书店来说是灭顶之灾,对考古书店却是及时雨。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考古书店拼的不是价格,而是专业。
“有一些读者在实体书店选好书后,会在网店以更低价格购买。但在我们书店,这种情况很少。”洪霞解释说,“很多书只有我们书店才有,线上线下一个价。甚至很多绝版书,我们并不像其他旧书网站那样过分加价。”
考古书店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看见。去年,书店得到北京市特色书店的补贴,足够支付房租,这让洪霞有了更多按自己想法经营书店的底气。
去年11月,在一次业内交流会上,一家网红书店的同行问洪霞是如何进书的,这让她大吃一惊。
“她也是行业代表,按理说应该很专业,怎么会不懂进书?”后来洪霞才知道,这家网红书店一年只进30万元的书,并且一直在架子上摆着。
“一年30万元进书款,只相当于考古书店一两个月的进书金额。”洪霞觉得,“一些书店走偏了,书店不进书,怎么还能叫书店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