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十八梯?( 三 )


于是 , 数吨重的石头、数百公斤的钢筋水泥、数百根甚至上千根木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材料 , 由建筑工人们肩挑手扛着进入到这些小巷中 , 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那些充满了川东风格和陪都风格的小楼的每一块砖和每一根木头上 , 都凝结着建设工人的汗水 。

十八梯一角 摄影/范晓东
无疑 , 这里描述的汗水不是比喻 。
更重要的是 , 在这种精细的修缮过程中 , 十八梯原有的黄葛树、青石板 , 甚至原有的堡坎、陡坡等地形地貌都保留了下来 , 而且“七街六巷”的基本形态都几乎按原有格局复原 , 在我的认识里 , 这是设计方和施工方对重庆母城文化的尊重 。

十八梯的黄桷树 摄影/范晓东
十八梯是基于重庆原生文化的旅游风貌区 , 这决定了它的审美就是基于原生的川东民居形态和陪都时期的建筑风格 , 这是由城市性格和现实所决定的 , 是随机应变又出其不意的 。

十八梯的建筑 摄影/范晓东
美如抒情诗的风格并不适合城市性格暴烈的重庆 , 就如不能让张飞去绣花 , 让林志玲去喂猪 。
正因如此 , 重庆才足够“魔幻” 。

十八梯建筑 摄影/范晓东
十八梯可以更精致 , 但那却不再重庆 。
来自于网络的声音还有关于十八梯商业同质化的吐槽 , 不得不说在走入十八梯后 , 我也感同身受 。 然而 , 在细致搜索后 , 还是发现了不少宝藏小店 , 诸如朱炳仁的艺术博物馆、S1949会馆、大冰的小屋等等 。

十八梯特色小店 摄影/范晓东
有时候 , 经过寻找才能获得的 , 才是具备美学概念的 。
我们也许可以给十八梯更多一些时间 , 我坚信伴随着时光推移以及DE区的建成开放 , 这里出现更多宝藏小店的可能性 。

夜色下的十八梯 摄影/范晓东
夜晚的十八梯 , 壮丽辉煌 , 极具梦幻色彩 , 无论从1949天台还是城市阳台俯瞰 , 都美得极具层次感 。 而重庆的独有地形 , 更决定了十八梯的美是不可复制的 。
它的美同时是具备当代性的 。 在一切都是景观 , 一切为了社交的时代 , 十八梯代表着一种高值的社交币 , 值得反复观看、拍摄、分享出去 。
“这是现代的一种神奇艺术 , 可以和我们童年时代的焰火相媲美 。 ”

摄影/陈云元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