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贵州威宁:一个寨子的倔强与振兴( 二 )



点播在石头缝里的车桑子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 乡亲们在每一个石头缝隙间都点下了车桑子 。 “车桑子生命力强 。 ”冷明统明白 , 车桑子长大后会结种子 , 风一吹 , 这些种子便飞撒在大坡上 , 雨水过后 , 便又长出车桑子苗 。
“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种完车桑子 , 寨子里的年轻人就外出务工 。 ”冷明统说 , 他也外出闯荡了好些年 , 后因心疼妻子在家太辛苦 , 于是回来和妻子一起种地烤酒养牲口 , 送娃娃读书 , 日子清贫但幸福 。
40岁的冷小波十多岁便去了昆明闯荡 , 打零工 , 干工地……吃了不少苦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冷小波做起了为餐馆、食堂运送蔬菜的生意 。 “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不得问题 。 ”冷小波说 。
正当乡亲们都以为冷小波在昆明扎稳了根不再回来时 , 冷小波却回到了这个牛栏江畔的村庄 。 “爸爸妈妈生病去世了 , 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的奶奶 , 必须回来照顾啊 。 ”冷小波笑笑说 。

冷小波与他的家庭牧场
冷小波安心回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这些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柏油路从山顶修到了江底 , 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 山上的车桑子也破土而出 , 逐渐高过裸露的石头 , 放牧在山间的牛羊也关进了标准化的家庭牧场 。
当制约梦想的桎梏被打破 , 铅厂人奋发致富的干劲与闯劲极速迸发 。 他们想到了传承了几十年的烤土酒手艺 , 土酒卖出去 , 酒糟用来喂牛羊 , 既增收又不破坏生态 。

通组公路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
回到寨子里的冷小波立即投资修建烤酒厂房 , 修建牛圈 。 “每年生产10多吨土酒 , 主要销往曲靖、昆明等地 , 供不应求 。 ”冷小波说 , 他用酒糟喂养了16头牛 , 价值30余万元 。 说话间 , 冷小波铲起一铲酒糟倒进牛圈的槽子里 , 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立即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 冷小波拍了拍一头肥壮的牯子牛说 , 现在最少值3万元 。
赶上发展热潮 , 冷明统也新修了灶台、酒甑 , 扩大了烤酒规模 , 扩建了圈舍 , 养起了猪、牛、羊 。 “原来运不进来 , 拉不出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冷明统乐呵呵地说 。

冷明统用杯子接自家酿制的土酒
“尝一尝 , 土酒呢 。 ”冷明统用杯子从酒甑伸出的导管接了一小杯热乎乎的土酒让记者尝 , “现在我每年煮酒要用去20多吨包谷 , 销出去10余吨白酒 。 养起了10头牛、18只羊、28头猪 。 一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 ”
如今 , 依托烤土酒 , 酒糟喂牛羊这条产业链 , 乡亲们的收入节节攀高 , 昔日贫穷的村庄变了模样 。 “这个组10多户人家 , 几乎家家煮酒 , 喂养牛羊 。 每年外销土酒40万斤以上 , 年出栏牛50头以上 。 产值将近400万元 。 ”海元村副主任王调说 , 户均年纯收入十万元以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