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曾号称“小广州”的富裕之村,来说媒的人踏破门槛,现在...( 二 )



数十年后的元朝中期 , 潘氏祖先悦榕公也来到这里定居 , 潘氏子孙在村头村繁衍生息一直延续到今 。
今天的百西以黎氏占多数 , 而村头村变成了只有潘氏宗族的单姓村 。

若只是普通的古村 , 倒没什么特别 。 村头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 村中的建筑十分具有岭南的古建筑魅力 。

整个村中 , 现存历史建筑面积达68000平方米 , 非常惊人 。

村内花岗岩石板街巷形成棋盘状分布 , 护村河似玉带环抱 , 拦河石坝建造工艺堪称一绝 。 小桥流水的景象中 , 古树、古井与古村相映交辉 。

漫步其间 , 随处可见的古屋老巷、陈风古韵 , 让人仿佛来到一处被时间遗忘的隐世村落 。

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潘氏大宗祠”、“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 , 不仅彰显了岭南古村建筑风韵 , 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潘氏大宗祠经过门楼进入村中 , 一眼就能看到屹立在村西北宗祠广场的潘氏大宗祠 。 这是百西村头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

清代乾隆初期 , 潘氏大宗祠从村南迁建于村西北 , 在咸丰四年进行了重修及扩建 。 后又经多次拆除与重建 。 虽然饱经沧桑 , 但潘氏大宗祠仍巍然屹立 , 是今天南海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宗祠之一 。

仅仅从宗祠正门 , 便可以看到建筑的石雕、砖雕精美华丽;祠堂的基脚与门口、厅堂都采用了6米以上的花岗岩铺成 , 用料十分考究 , 潘氏的家族实力可见一斑 。


大宗祠前的12对旗杆夹石 , 是百西村头村人引以为豪的“图腾” 。 这些功名石见证了村头村潘氏子孙人才辈出 。
这些人中 , 有清代嘉庆年间开拓番禺万顷沙 , 争取桑园围岁修款的资政大夫潘进、有清末的钦点进士潘伯镛 。 他曾留学法国多年 , 回国后成为一位直言敢书的爱国作家 , 对民国初年革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人 。 多少年过去了 , 他们的故事还在村头村传扬 。

走入宗祠内部 , 建筑的墙上还挂着潘氏的历史 , 让人十分触动 , 这得是多么深厚的一个家族 。 当地还有种说法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祖宗也源于此家族!不过就不知真假了 。

和恒大街村头村从前还有个外号——小广州 。
这是因为在村子正中 , 有一条和恒大街 。 和恒大街把村头村一分为二 , 呈南北走向 。 而这是当时附近几十条乡村所没有的条件 。

那时 , 大街商铺林立、商贩接踵、买卖兴旺、热闹非凡 , 一度是西樵地区的商业中心 。 经济发展得好 , 愿意嫁到这里的姑娘自然很多 , 这就是为什么来村头村说媒的人会踏破门槛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