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新华社丨熄灯、静山,一座县城与候鸟的“相处之道”( 二 )


久而久之 , 越来越多蓝山县人意识到 , 头顶上的一盏灯 , 也会与候鸟息息相关 。
今年 , 为候鸟关灯的计划变得更加详细 。 全昌余所在的城市路灯照明管理所早早行动 , 主动向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了解候鸟迁徙的习性 。 自9月22日起的约两个月时间 , 晚上九点后关闭15米以上的路灯2496盏 , 25米以上的高杆灯56盏 , 并且联系县城内有射灯和霓虹灯装置的商户 , 倡导他们适时关灯 , 为候鸟让路 。
蓝山县|新华社丨熄灯、静山,一座县城与候鸟的“相处之道”
文章图片

8月30日 , 蓝山县浆洞瑶族乡云冰山 , 护鸟执法队在巡山 。 杨雄春/摄
“打鸟人”变“护鸟人”
立秋之后的100天里 , 蓝山县上洞护鸟队队长欧阳荣举每天都要在候鸟保护站值守 。 白天宣传护鸟法律法规 , 晚上则要打着手电筒在山间巡逻 。
他所在的毛俊镇上溪村上洞自然村地处山坳 。 秋后强劲的北风从此吹过 , 候鸟顺着气流向南迁飞 , 站在村庄后的山腰处 , 几乎能与候鸟“撞个满怀” 。 独特的地理位置 , 让这个村庄在过去有个不光彩的称号——“打鸟岭” 。
“以前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打鸟 , 我也不例外 。 ”欧阳荣举说 , 每家甚至都划了一块“地盘” , 山上设置了100多张捕鸟网 , 有人一晚上可以捕鸟1000多斤 。
2013年起 , 护鸟宣传走进上洞村 , 可村民当时并不买账 。
“很多人都说 , 我们靠山吃山 , 祖祖辈辈都打鸟 , 不让打鸟意味着失去了很大一笔经济收入 。 ”欧阳荣举说 , 当时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 , 也无法熄灭晚上捕鸟的灯光 。
2016年 , 时任上洞村党支部书记谭云福筹建起了上洞村护鸟队 , 决心扭转村民观念 , 摘掉“打鸟岭”帽子 。
白天 , 护鸟队上门宣传护鸟法律法规 , 上山查看是否有捕鸟工具;夜晚 , 队员们则轮流在候鸟保护站值守 , 并在山上巡逻 , 劝阻非法捕鸟行为 。
在耐心细致劝导和日益加强的管理下 , 不少曾经的“打鸟人”都加入了护鸟队 。 他们熟悉地形 , 眼光独到 , 看鸟看得准 , 看人更看得准 。
“在县里的几支村级护鸟队中 , 曾经的‘打鸟人’给护鸟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蓝山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股长蒋从武说 , “有时候我们在山下远远地看到一束灯光 , 都找不到上山的路 , 只有打过鸟、熟悉地形的村民才知道哪里可能会有人打鸟、怎么上山找到他们 。 ”
近年来 , 蓝山县林业局陆续成立了3个候鸟保护站和4个村级护鸟队 , 吸引了一批“打鸟人”主动转变为“护鸟人” , 一些曾经的打鸟地点如今成了观鸟平台 , 护鸟队员也当上了候鸟保护的“科普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