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若尔盖花湖是如何“长高”“变胖”的?( 二 )


彼时 , 放眼整个川西北 , 区域内多数沼泽潜水位已经下降至地表1米以下 , 退化沼泽、消亡沼泽甚至下降到2米以下 。 有人感叹 , “就算人不小心踏进沼泽地 , 也陷不下去了 。 ”甚至有专家断言 , 20多年后 , 若尔盖高原上的湖泊将完全消失 。
不忍湿地远去 , 2003年 , 37岁的哈么当周回到村里当起一名生态管护员 , 希望能守住生态家园 。
修复
千米生态堤坝锁住湖水 , 守住泥炭资源 , 引得珍稀鸟类归来
采访人员跟着哈么当周一路沿湖骑行 , 来到花湖出水口 , 只见一道1700多米长的生态堤坝将湖水牢牢锁住 。
“如果不修这个坝子 , 花湖早就干了 。 ”索郎夺尔基说 , 为遏制花湖继续萎缩退化 , 2010年 , 当地实施花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 最重要的是建了这条生态堤坝 。
施工期间 , 哈么当周和几位村民打伙跑运输 , 将几十公里外的石料送到这里 。 “那时候干劲足 , 大概4个月堤坝就建成了 。 ”
没过几天 , 湖水就漫过堤坝 , 出水口水面高度比修建之前抬高30厘米 。
光建堤坝还不够 , 保护区还有针对性地采取核心区牧户一次性补偿、季节性限牧还湿补偿、禁牧还湿补偿、草畜平衡补偿等4种模式 , 开展湿地生态保护 。 当年 , 哈么当周和儿子甲巴将家中100多只牛羊赶到3公里外的牧场中 , 按要求集中放牧轮牧 。
科学管理放牧还有效保护了泥炭 。 “沼泽中 , 泥炭起了主要蓄水作用 , 1公斤泥炭可蓄8公斤水 , 还能对水进行净化 。 ”索郎夺尔基说 , 在雨季 , 泥炭可以像海绵一样把水全部吸收 , 达到饱和 。 而等到旱季 , 泥炭又可以慢慢把水再释放出来 。
作为黄河上游的蓄水池 , 若尔盖湿地的泥炭储量达到70亿立方米 , 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破坏泥炭非常简单 , 但修复起来却十分麻烦 。 ”据专家测算 , 目前保护区内泥炭的平均厚度已经达到10米 , 但泥炭10年才长1厘米厚 , 因此对泥炭的保护十分关键 。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 , 花湖的鸟类种群也在增加 。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季节 , 在花湖出水口区域 , 百余只大天鹅正在“泡温泉” 。 “由于流动的水不会结冰 , 水温长年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 , 这里逐渐成为大天鹅过冬地 。 ”顾海军说 。
随着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 , 在保护区观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数量 , 已从1997年左右的400多只增长为现在的1000只左右 。
“若尔盖湿地是黑颈鹤东部种群最重要的繁殖地 , 也是大量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 一旦被破坏 , 鸟类迁徙途中就没有休息和补充食物的地方了 。 ”索郎夺尔基说 。 如今 , 保护区鸟类达149种 , 正成为越来越多珍稀鸟类的家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