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考出去的大学生回村发展 这个村子为啥能留住年轻人

这个村子为啥能留住年轻人——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发展调查
六盘山西麓,天高云淡。驱车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村,只见穿村而过的省道两旁,店铺林立。不到两公里长的街道上,有四五十家饭馆、两家宾馆与多家商店。如此规模及热闹程度,堪比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在宁夏实属罕见。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红火乡村?
“西北名集”机会多
“单家集包括单南村和单北村,共有4000多人,因单姓人居多而得名。这里在清代初期就形成了商业集市,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旱码头,主要开展牛羊、毛皮、农产品等交易。由于牛羊质量好、村民诚信度高,交易范围涉及陕甘宁以及新疆、河北、山东等地。”单南村党支部书记单云向采访人员介绍。
围绕集市,单家集逐渐形成了养牛、收牛、卖牛、住宿、餐饮、零售等业态。其中,中老年男性主要养牛,女性以服务业为主,年轻男性被称作“牛伢子”,主要负责为村里的贩运大户找牛、赶牛,土话叫扒牛。每逢农历单日,“牛伢子”们就到集市上扒牛。
凌晨4点,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就开市了。四面八方赶来的货车拉着活牛陆续进场,车声牛声响成一片,“牛伢子”们忙前忙后帮着赶牛和选牛:看中哪头牛,就与货主谈价。谈妥后,就将此牛做个记号,最后集中将牛赶到雇主的养牛场交货。
“扒牛眼力要准。”29岁的拜万福告诉采访人员,当天,他帮大户马连杰扒了十几头牛,每头牛挣中介费100元,收入1000多元。从18岁开始扒牛,他干这一行已经10年有余,年收入十几万元,在宁夏农村地区属于高收入。
扒牛还有一种升级版,就是“牛伢子”把市场上的肉牛买下,转手倒卖给其他客商挣差价。限于实力与规避风险,他们往往只买三五头牛,只要一头牛能挣一二百元就立即出售。如果当天卖不掉的话,就把牛先赶回家养着,等下个集市再卖。在单家集,一头肉牛可能被倒手好几次,反复交易大大增加了“牛伢子”们赚钱的机会。
“机会多,工作不累,收入甚至比城里年轻人还高!”单云说。因为集市,单家集人日子过得殷实。但对年轻人而言,外面的世界还是有诱惑力的。上世纪90年代,单家集有不少年轻人出去打工。不过,近10年来,出去的年轻人大多陆续回来了,因为村里发展空间快速扩大。
“扶贫产业”空间大
党的十八大后,精准扶贫力度空前。西北一些贫困县根据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将扶贫产业重心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变。由于养殖肉牛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都好,在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和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下,肉牛养殖由零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并转向优良肉牛品种,肉牛产业驶入快车道。由此,单家集发展空间成倍放大,出去闯荡的年轻人开始回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