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查干湖( 二 )


一份情怀 坚守生态理念
回想查干湖的前世今生 , “八万大军引松水”的磅礴气势 , 令人震撼 。
20世纪60年代初 , 因上游断流、连年干旱等诸多原因 , 查干湖惨遭劫难 , 风沙肆虐、湖水干涸 , 草原人民的母亲湖、生命湖危在旦夕、命悬一线 。
危难之际 , 被后人誉为“天字号”水利枢纽项目的“引松工程”拉开序幕 。
一锤一锹一双手 , 一心一意一腔血 。 查干湖人迎难而上 , 历尽艰辛 , 终于开通了一条“草原运河” , 打造了一条“黄金水路” ,再现了查干湖的烟波浩渺、碧水蓝天 , 换来了前郭灌区的稻浪翻滚、千里飘香 。 在一代代建设者身上 , 我们见证了奉献、见证了执着、更见证了忠诚 。
拂去历史烟尘 , 查干湖神韵依旧 。
从水岸修复到生态围塘 , 从含蓄水源到净化水体 , 从改善水质到拦截污染 , 从夏天放细网捕小鱼到冬天放粗网捕大鱼……一系列量身打造的生态保护举措让查干湖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 绵延千年的马拉绞盘捕鱼方式 , 更避免了机械捕鱼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如今的查干湖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 又似一处生物宝库——这里鸥雁私语 , 百鸟啾鸣 , 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鹳等239种珍稀濒危鸟类在此栖息繁衍;200多种野生植物环绕生息 。 好水出好鱼 , 68种鱼类畅游其中 。 每年冬季 , 6000余吨“矿泉水鲜鱼”带着查干湖的吉祥与祝福 , 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最健康的美味 。
纯净的自然环境 , 古老的劳作习俗——查干湖畔 , 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 , 坚守着最原始、最传统、最质朴的生活方式 , 传递着对自然的敬畏 。
生态兴则文明兴 。 从当年的“引松人”到如今的“渔猎人” , 从坚韧不拔的“引松精神”到传承千年的渔猎文明 , 一代代查干湖人秉持保护自然、呵护生态的朴素情怀 , 给自然留下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 实现了“渔而不绝、绵延永续” 。
一种精神 实现振兴理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在深化改革的春风中 , 该怎样实现振兴理想?
以文化为切口 , 让“旅游经济”彰显人文内涵 ,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查干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
马头琴、全鱼宴、乌力格尔、民族服饰……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秀美的查干湖风光紧密融合 。 近年来 , 查干湖人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出新招 , 连续举办“冬捕节”、旅游节 , 打造查干湖民俗节庆、“冰湖腾鱼”等特色品牌 。 查干湖冬捕更是破茧成蝶 , 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文化旅游符号 , 把季节的“寒冬”变成了发展的“暖春” 。
有了创新 , 还要实干 , 才能推动发展 。 这与查干湖人秉承的生存信条相一致——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厚的收获 。 无论是老一辈渔工的坚守传统 , 还是新时代渔民依托科技的智慧搏击 , 自强不息、追逐梦想的精神和勤劳苦干、坚韧不拔的品格 , 始终贯穿其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