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馆奇遇记 海南涌现一批颇具特色的小众文化艺术馆( 二 )


海南黄花梨博物馆里,无论是床、桌椅、柜子等大型物件,还是烟斗、茶壶、鸟笼等小物件,都融汇着设计巧思与精湛工艺,单是细观其木色、纹路、质地就可以感受到海南黄花梨的独特魅力……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蔡葩曾参观过多家海南小众文化艺术馆,常对其中珍藏的展品感到惊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南作家、民间艺术领域的带头人,她常年关注并参与海南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利用 。在她看来,海南有丰富的文化遗存,这从分布于各市县的小众文化艺术馆及其珍贵展品可见一斑 。
蔡葩的父亲蔡明康,既是海南知名作家,又是一位痴迷三亚本土文物的收藏家 。在他自费建设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三亚港门村社区居民文博馆里,一批海南文物保存完好,崖州文契种类丰富,还有侵琼日军使用的军刀、崖州港门炮台的火药缸、传了五代百年的槟榔灰缸……藏品多种多样,可谓不拘一格 。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他看来,每一件文物都摇曳着历史的烛光 。

三亚当代艺术馆塑像 。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武威 摄
坚守 他们为文艺献出满腔赤诚
虽然海南文化遗存颇丰富,但由于建省晚、起步慢等许多客观原因,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相对滞后 。此外,海南气候炎热潮湿,历史文物保存环境并不优越,蔡葩认为,若无这些有见识甚至狂热的民间收藏爱好者、小众文化艺术馆创办者用心收集和珍藏,不知有多少珍贵的文化遗存会湮没于时光中 。
为了创办经营一家文化艺术馆,他们中的许多人克服重重困难,献出了满腔赤诚 。
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创办人袁金华对海南民间文物的“痴情”业界皆知 。这位老人耗尽半生心血和全部家当,走遍海南的山山水水,为遗落“沧海”的5000多件黎族、苗族、汉族文物建起了一个家 。
为了这些文物,他舍得出钱——卖了家中祖传的一对明清花梨木圈椅,买回一面黎村祖传的黄花梨鹿皮鼓;为了这些文物,他舍得花时间——住进陌生的黎村半个月,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作,终于说动村民让出世代供奉的“男根”石祖塔;为了这些文物,他甚至豁得出命——听闻有人在山体滑坡现场发现了7面青铜蛙锣,他顶着倾盆大雨坐三轮车直奔村寨而去 。半途遭遇公路桥被暴雨冲垮,他脱了衣服就向对岸游去,没想到一下子被卷进漩涡无法脱身,幸而抓住一根漂过的浮木才脱了险……
去年11月,中国钱币学会会员管月晖将自己过去近20年间从世界各地苦寻收集而来的一万余枚(件、张)钱币、票证及民俗编件等,无偿捐赠给海口经济学院,建起了海南第一家钱币博物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