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岭南新地标:中国顶尖大师打造,口碑爆了( 五 )


我们做了一个双向剧场 , 独立的在田野中间 , 北临古榕树 , 南临荷塘 , 在面向观众厅开放的同时也可朝向荷塘开放 。 现在舞台的背景常会打开 , 直观地感受田野景观 。
因为城市发展 , 乡野景色是稀缺的资源了 , 来这里的人会更关注四季的变化 , 比在那高楼里的人关注到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 。 离开了拥挤的城市环境 , 对人来说 , 是一个挺好的补充 。


我是四合院里长大的 , 不是高楼里长大的 , 就很接地气 , 所以这种半户外生活对我来说是熟悉的 。
我特别喜欢看天上鸟飞 , 春天从南往北飞 , 夏天就是我母亲种的草本茉莉 , 一大片真是香 , 这些东西在我记忆里头挺深的 。



村里的文艺团体时常会到双向剧场演出
“春阳台”它是关不了门的 , 一旦用一个围墙把这个区域围起来 , 定时开关 , 它就没有社会性了 。 咱们这地儿最说明问题 , 两三个人想吊嗓子 , 有一个人想吹小号 , 在家不是就有点吵 , 他就可以到这来 。
大家有共同的兴趣来到一个地方 , 村民分享这兴趣也需要一个场所 , 文艺的团体都可以在这儿来活动 , 这个空间最直接的就是欢迎村里的人来 。



两个建筑单元之间的过渡空间“塔”
塱头古村既是一个文物 , 又是一个活的、“能用”的建筑群 。
比如两个相邻建筑单元之间的过渡空间“塔” , 就是从村里来的 , 形式上与塱头村特有的门楼相呼应 。 内部是2-3层的通高空间 , 外头看不比旁边的房子高多少 。


“春阳台”中的“塔”与塱头村门楼相呼应


“双凹墙”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
形态上做了曲面“双凹墙” , 人在中间有一种挤过去的感觉 , 每进一个新的空间 , 光线先暗下来 , 然后豁然开朗 , 等于是一收一放一收一放 , 就这么个逻辑 。
你从一个厅直接进入另外一个厅 , 为什么不行?当然行了 , 但是削弱了厅和厅之间体验的丰富性 。


双曲光带高楼、一字光缝高楼、 一字光带高楼


顶光高楼、侧光高楼、单曲光缝高楼
“塔”顶上的天窗有些微差 , 一共6个 , 每个都有一点不一样 , 通过屋顶天窗的形式变化营造出迥异的内部光环境 。


“眯缝眼”(月牙窗) , 弧线“月梁”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对传统岭南建筑的当代诠释

古村的女儿墙它有一个很美的弧线 , 我们也用了一些小的弧线元素 , 做出了“眯缝眼”(月牙窗) 。 建筑不是说用一个贴符号的方式传达传统 , 传统的继承 , 是根据今天的生活方式衍变来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