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400头野牛独享我国南海小岛,从何而来?分析:牛和岛都是中国的( 三 )


东岛野牛从何而来?上文中讲到 , 东岛与大连蛇岛的形成原因不同 , 它不是地质运动造成的“沉降”或“上升”形成的 , 而是上升礁与珊瑚贝壳沙体复合形成的 , 所以东岛上的陆生动物不像大连蛇岛上的蛇那样是“土生土长”的 , 而小岛上之所以会有牛羊等体型较大的动物 , 初步推测可能有三种情况:进化出来的、游泳、人类携带 。

我们都知道 , 物种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往往需要经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 , 而且需要足够大的“空间” , 例如现代人属于人科人属下的智人种 , 而在距今25万-4万年前智人的“老家”还在非洲东部 , 然后再沿着有利的地形向全球扩散 。 所以面积仅1.7平方公里、属于珊瑚礁的“年轻”东岛无法支撑物种“由无到有”的演化 , 故而“进化出来的”黄牛这个结论不成立 。

而东岛距离海南三亚直线距离最近也有约363公里 , 虽然黄牛有一定的水性 , 但是一般不喜欢游泳 , 或者说远不及水牛 , 且对水的深度有要求 , 也就是水不能太深 , 而我国南海平均深度为1212米 , 最深处甚至达到了5559米 , 所以黄牛要在这么复杂的“海况”条件下“漂洋过海”游到东岛是不可能的 , 而且还是在海水里 , 所以“游泳过来”的结论也不成立 。

所以关于野牛的来历 , 唯一的可能就是人类携带、放养 , 然后一代代繁衍下来的 。 事实上科学家经过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
科学家登岛后观察发现 , 每天傍晚过后野牛都会到岛中一个小“池塘”喝水 , 这个池塘是由于地势较低雨水汇集后形成的淡水坑 , 岛上的人称之为“牛塘” 。 雨季时水深可达1米 , 而冬季枯水期仅底部有少量储水 , 而淡水正好是牛群赖以生存的水源 , 科学家们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

由于牛在喝水、嬉戏的时候排便 , 因此有一部分牛粪留在了牛塘里 ,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牛粪沉积层 , 这就为牛群的溯源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 2003年科学家通过采集沉积柱进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 , 测得的时间是距今350±40年 , 也就1653年前后的40年 , 即1613年-1693年之间 , 这个时期刚好是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 , 明清大迁徙期间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和灾荒 , 便带着家眷、生产工具和种子以及牲畜南下 , 遇到这种有天然淡水的岛屿便在这里安了家 , 放养的牲畜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
总结无论是大连蛇岛上20000条毒蛇 , 还是西沙东岛的“野牛出没” , 这些都不可能“无中生有” , 而小岛上有大规模牛群这在我国海岛上也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 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牛的“祖先”竟然是明末清初大迁徙时期人们逃荒避难时带到这里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