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山自醉,叶红不暮春( 二 )


把轨迹记录打开 , 至老学校已近四公里路程 , 然后才是真正的登山路段 。 红叶是少不了的 , 而脚下的落叶里 , 时有橡子以及被踩扁了的、板栗毛刺的外壳 。 曾听人说过 , 爬圭峰山也有板栗可拾 , 莫不是这条路 。 明年入秋 , 自是可以到这里来看看 , 一则路近 , 二则知晓的人不多 , 也安静些 。
原以为很快就能到圭峰 , 可看轨迹的走势 , 上山后还在往南 , 而圭峰在东边 。 沿途的岔路不少 , 还好 , 每一处都有做好的标识 , 十分明确 , 要不然 , 真不知道会走到哪去 。


又走了两公里多 , 才感觉方向慢慢在转向东 , 轨迹画了一个很大的圆弧 , 想来是绕过乌桑峪里好几个小山 , 最后来到圭峰南麓 , 与走南线从太平峪家佛堂登圭峰山的路径重合 。
眼前是几户农家 , 远远看见许多游客在停下来休息 , 这里距山顶还有一公里左右 。 我没有停 , 继续登山 。 而前面不远 , 就是去往乌桑峪的岔道口 , 走这条线路可以看天生桥 , 回去时再说 , 现在先登顶 。

虽不是周末 , 路上已然人流熙攘 , 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自是不少 。 快到庙前 , 看见好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志愿者 , 手里拎着大塑料袋 , 拿着铁钳 , 在捡拾塑料瓶一类自然无法降解的废弃物 。 一位年轻人还开玩笑说 , 他就捡塑料瓶 , 说不定一天下来还能卖不少钱呢 。

更令人遗憾的是 , 他们的作用太过微弱 , 无法唤醒那些缺少基本文明素养与觉悟的人 。 生活的现实就是这样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地共存着 , 有些反讽与无奈 。

圭峰山也叫尖山 , 山顶的庙通常叫尖山庙 , 是玉皇庙 , 庙门外的两幅对联写得气势不小 , 读来也颇多深意 。 常言道 , 佛度有缘人 , 我们这些辛苦而来的众生 , 有几人能被无量佛度化呢?


不过是来玩一玩 , 看看风景 。 登高望远 , 四下里雾气蒙蒙 , 既拍不出更壮观的照片 , 更不可能有什么抒怀之感 。 须臾 , 准备下山 。

去天生桥 。 走这一路的人不多 , 不过临到桥边 , 遇见位女孩 , 是专门过来看桥的 。 一听她讲话 , 就知道是活波开朗的性子 , 大大方方 , 很想爬到桥上去 , 我当然可以给她引路 。 还有两位年轻人 , 也架不住她的相约与鼓动 。
这桥我是来过的 , 今天再看 , 似乎少了几分气势 。 而从高处下望 , 发现旁边的山体上也有隆起的一道石脊 , 正好与这桥体相连 , 并形成一个大大的“V”型 。 我猜想当年是不是因山体发生大的运动相互挤压而成 , 而隆起的这道石梁下面的石块比较松散 , 经过长期冲刷后流走 , 形成这般的天然石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