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到婺源篁岭,看“晒秋”,当“新娘”,夜行“天街”

日照|到婺源篁岭,看“晒秋”,当“新娘”,夜行“天街”

文章图片

日照|到婺源篁岭,看“晒秋”,当“新娘”,夜行“天街”

文章图片

日照|到婺源篁岭,看“晒秋”,当“新娘”,夜行“天街”

文章图片

日照|到婺源篁岭,看“晒秋”,当“新娘”,夜行“天街”

席慕蓉说过: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
见过伐木的 , 都知道树干的断面上 , 有一轮一轮的圆圈 。 木工会告诉你 , 这些圆圈代表着树的年轮 , 每长一年 , 会增加一圈 , 圆圈越多 , 则树的年龄越大 。
但是我从未想过 , 一段乡愁 , 会与树龄结合起来 。
等到了婺源篁岭 , 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内涵 。 因为篁岭古村已有近六百余年的历史了 。
篁岭古村 , 现归属于江西上饶婺源县 , 从前它是古徽州“一府六县”内的一个普通村落 。 从婺源县城到达篁岭 , 还有将近40余公里的路 。 婺源旅游分为东线、北线和西线 , 篁岭就处在东线的位置上 。

篁岭晒秋
篁岭古村 , 建在一座海拔不到500米的山上 , 山村依山势而建 , 从山顶向山腰间延伸 。
全村约有一百多栋古徽州民居 , 黛瓦白墙 , 飞檐拱门 。 古村的中间 , 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 , 当地人称之为“天街” 。 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 , 时隐时现的街道 , 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 。
篁岭名字的由来 , 最权威的记载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婺源县志·山川》:“此地……多篁竹 , 大者径尺 , 故名篁岭” 。
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篁竹”了 , 老一代的人说 , 这是一种长着长方形竹叶的竹子 , 古人用竹子来编织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 , 这种竹制品特别耐用 。

篁岭清晨
比县志记载更早的 , 就只有民间传说:唐朝末年 , 黄巢起义 , 天下兵荒马乱 。 从北方迁出来的难民中 , 一路奔向江南地带 。 其中 , 一支来自河南上蔡姓曹的难民队伍 , 在古徽州的歙县停留了下来 。 其后百年间 , 他们中的一些人向古徽州的其他地方迁移 , 其中就有一部分人来到了与篁岭紧挨着的晓鳙村定居 。 篁岭在那个时候 , 只是晓鳙村的人放牧、砍柴的地方 。
传说还说 , 晓鳙村有一位叫曹文侃的人 , 一日 , 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 , 耕牛却不愿走 。 原来 , 耕牛附近有一堆燃着火的柴禾 。
曹文侃遂指着这堆柴禾说:明早吾来 , 此火堆不熄 , 以示此地宜居 , 子孙后世生生不息 。 临走时 , 他还将手中赶牛的竹鞭插于土中 。 翌日 , 曹文侃来到这堆柴禾前 , 见火未熄 , 插入土中的竹鞭还抽出新叶 。 曹文侃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 , 遂带领自己的家人由晓鳙村迁至篁岭居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