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二 )



当地百姓的住房,用大小的石块垒砌而成。人们起居的地方高出地面很多,下面搭建有牲口棚。另外,家里还养着鸡和狗,生活贫穷但很安定。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一名男子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端着饭碗对着摄影师的镜头微笑。他的孩子端坐在门里面,微微低着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生活场景。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绵虒镇有“西羌门户”的美誉,是羌藏回汉民族融合居住之地。图为一名年轻的羌族妇女,穿戴虽然陈旧但很整洁。旁边孩子的衣服要差得多,鹑衣百结,身后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甘博没有说明是不是母子关系,看身上的衣服似乎不像。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甘博一行在四川考察时,每到一地,基本上都住在当地寺庙里,安静且场地比较大,他们直接把行军床扎在大殿里就可以安顿下来。图中这名衣衫褴褛的小孩身后就是他们的行军床,好像一个大马扎,上面撑着蚊帐。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很显然,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神座上供奉着欢喜佛。前面的供台上还摆放着小型的藏式佛塔和菩萨神像。寺庙因缺少打理,墙壁上挂满了灰条,但所有人物造像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站在墙边的一位青年男子,双手紧紧抱在胸前,努力挤出一对胸肌来。不过,他身上还真是有些肉的,明显比大多数人的营养要好。甘博在注解中说他是一名送鸡蛋的人,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绵虒镇属高山峡谷地貌,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农作物经常处于缺水的状态,当地的人们要经常举行祈雨仪式,期望老天能及时降下一场透雨,带来一个好的收成。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一名洋人正在观看土法制作淀粉的过程。村民使用木棒在木桶内用力搅拌,含有杂质的水淀粉便从桶的下端流出,进入一个铺着滤网的容器里,将水淀粉过滤干净。
一名脚夫正在崎岖的山道上前行,身上背着沉重的货物。他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行走的时候可以当作拐杖使用,站着休息的时候可以撑住身后的货架,既可以减轻负重,又免去取下重新背起的麻烦。
美国人|百年老照片:1917年的汶川绵虒,一个美国人镜头里的千年古镇
文章插图

对这些在山道间遇到的苦力百姓,甘博似乎更喜欢从背后记录他们的身影。挑夫手持木棍做拐杖,沿着江边陡峭的台阶一级级向上艰难攀爬。他即将经过一座圆形的拱门,这座山崖上的拱门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先人们一斧一凿开出来的便捷之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