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阳|激发本土品牌新活力( 三 )


针对《方案》要求的“力争到2025年 , ‘北京老字号’认定总数达到230家左右 , 认定约15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 , 负责这一工作的孙月婷介绍 , 截至目前 , 北京老字号协会认证总数达206家 , 涉及餐饮、食品加工、医药等8大行业 。 “北京老字号”工匠的认定工作 , 从2019年起以每年20名的速度稳步推进 。
成果虽丰 , 也存在隐忧 。 “在品牌认知上 , 京城老字号存在‘空心化’问题 , 与年轻消费群体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心理隔离’ 。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杨松认为 , “尤其从国际上看 , 京城老字号在海外业务开展和品牌传播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 ”
谈及老字号如何适应时代发展 , 孙月婷建议 , 老字号要把“老”渐渐收起来 , 留住自己的“好” , 在保留核心竞争力的同时 , 迎合新趋势 , 创造新需求 。
吴裕泰电商总经理郑艳认为 , 中华老字号在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扮演“守正创新”的角色 。 在传承老字号独有的传统工艺和文化上做到“守正” , 在适应新的消费变革上大胆“创新” , 用新语言讲好百年品牌故事 , 才能做好传承 , 点燃消费热情 。
如今 ,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经由谋划部署进入协同推进的新阶段 , 孙月婷认为 , “国潮热”已在消费者中形成一股新浪潮 , 老字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最具京味儿特色的一张金名片 , 更应乘势而上 。
融合发展 , 商圈焕新惊喜多
“感觉穿越回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街头 。 ”从南京来京旅游的孙阿姨赶到王府井百货大楼负二层的和平菓局 , 胡同里的老物件、做旧的录像厅、手艺人的老糖画……复刻版的老北京城映入眼帘 。
始建于1955年的王府井百货大楼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 。 屹立60余年的老牌商场 , 在2019年和平菓局开业后 , 迎来新一轮人潮 。 寻找上世纪的生活痕迹 , 领略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 , 和平菓局不仅唤起游客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 , 也成为年轻一代新的打卡地 , 为王府井商圈增添一抹亮色 。
上世纪90年代至今 , 王府井历经5次升级改造 , 形成以步行街为核心、“金十字”为骨架、辐射1.66平方公里的街区式发展格局 。 最新的一次商圈升级始于2016年 , 搭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列车 , 这里的改造升级工作将进一步加码 。
《方案》提出的“十大专项行动”中 , 将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放在首位 。 《方案》明确 , 未来将依托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 , 加快推进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 将王府井步行街打造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商业街区 , 带动王府井商圈成为“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地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