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静海相遇的千年古城和百年车站( 三 )


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
据资料记载 , 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 , 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 。 孙德民说 , 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 。 沈琪是静海人 , 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 , 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 , 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 , 在津浦铁路动工时 , 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 , 中国修北段”的建议 。 这明显是一个难题 , 南段多平原 , 陆路、水陆交通发达 , 便于原材料运输 。 北段多滩涂 , 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 , 按照当时的条件 , 修建难度非常大 。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 , 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 。 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 , 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
孙德民说 , 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 。 当年没有柏油路 , 走土路运大件 , 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 , 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
见证铁路大发展
守着老站房30多年 , 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 , 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 , 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 , 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 , 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 , 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 , 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 
历史|在静海相遇的千年古城和百年车站
文章图片
(郝建行诉说着他和老站房的故事)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 , 烟灰虽然小多了 , 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 , 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 。 再后来 , 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 , 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 。 十多年前 , 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 , 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
如今 , 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 , 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 , 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 。 经过一番修缮 , 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 , 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 
历史|在静海相遇的千年古城和百年车站
文章图片
(一列绿皮火车停靠静海站)
又一列绿皮列车进站 , 郝建行依旧站在岗亭里挥动着旗子守护着列车运行安全 。
来源:津云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