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塑江南文化:从最江南到最前沿( 二 )
事实上 , 苏州的江南文化也是逐渐建构起来的 。 在苏州博物馆9月29日刚建成开放的西馆一层 , 策展人李军与同事在常设展“纯粹江南”中 , 给出了自己对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解 。
在西晋末衣冠南渡之前 , 吴地尚武 。 留存于世的春秋名剑 , 多数都出产自吴越之地 。 《汉书》记载 , “吴越之君皆好勇 , 故其民至今好用剑 , 轻死易发 。 ”随着权力中心南移、士族南迁 , 吴越之地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吴风也逐渐向崇文尚礼转变 。 熊月之说 , 六朝时 , 江南风气已与西汉大不一样 , 儒生往往宽衣博带 , 尚文尚雅 , 甚至熏衣剃面 , 傅粉施朱 。
苏州的文脉在唐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先后担任过苏州刺史 , 刘禹锡曾说 , “苏州刺史例能诗” 。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曾主政苏州 , 并创立府学 。 这是国内第一所州府办学校 , 从此 , 学子往来不绝 , 助推苏州在明清时期走上“江南文化”的巅峰 。
包括唐寅、文徵明在内的吴门四家风靡一时 , 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成为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 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昆曲 , 在明朝创新了水磨调 , 成为戏曲主流剧种 。 苏作的工艺种类在康熙雍正年间有50多种 , 专业而精细 。 故宫的180余万件藏品中 , 涉及苏工苏作的藏品有10大类、约31.7万件 。 苏州是除了北京之外 , 与故宫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 。
明清时期 , 以苏州为核心城市的“江南文化”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 。 孔飞力在《叫魂》一书中分析 , 清朝的统治者头痛于如何才能建立起对于江南倨傲不逊的上层学界的政治控制 , 后者所孜孜以求的并不仅仅是在科举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获得高官厚禄 , 如果有什么人能让一个满族人感到自己像粗鲁的外乡人 , 那就是江南文人 。
王尧说 ,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乡愁实际上是江南梦 , 是人文与山水并存的诗与远方 。 而苏州 , 恰恰是这一审美趣味的集大成者 。
守正而创新
2011年 , 既拿到了金融工作的offer , 又收到了英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即将大四毕业的男生张雪却做了一个让周围人惊诧的决定 。 他回到了老家苏州 , 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 。
母亲薛金娣是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 她也是苏州上一辈手工艺人中最传统的那一类 。 出身在苏绣的重要发源地镇湖 , 自小在纺机边长大 , 后来进了国营刺绣厂工作 , 随着国营改制 , 薛金娣带着一批绣娘在自家手工作坊里接单出活 。 作品销往俄罗斯、美国 , 通常来说 , 绣得越满、针法表现得越繁复 , 越受客户欢迎 , 比如满幅的牡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府城|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润富”之道
- 文化|“我在新疆迎冬奥”达人西游第11季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启动
- 古镇|比苏杭古朴,这座江南小城,凭几座原味古镇让黄磊爱了多年!
- 广府文化|“醉美藏江南·优选林芝源”年货节举行 上百款西藏特产丰富年货购物车
- 文化|江苏淮安:拥抱运河 再续华章
- 敦煌|曾经“世界第一大都会”,东西文化这里交汇,世界再无第2个敦煌
- 文化|【站在新起点】打造不夜地标 激发消费动能
- 江南第一梅|160多岁的“江南第一梅”迎来盛花期!一起来“云赏”
- 盛花期|160多岁的“江南第一梅”迎来盛花期!一起来“云赏”
- 文化|“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明年竣工!集中展示皇家园林文物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