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乐|拥抱千年 牵手此刻:从大运河看见寻常与情深( 三 )


刘德宝是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党总支书记 。 以往该村村民世代以船为家、捕鱼为生 , 村庄经济底子薄 。 14年前 , 为保护大运河沿线生态 , 同时让村庄更好发展 , 沿湖村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实现“退渔还湖” , 结束“漂泊”登“陆”生活 , 并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 , 逐渐发展起渔家文化 。
走进沿湖村的一家“传统手工艺馆” , 倪传雪正教游客制作干莲蓬车挂装饰 。 “我们村夏天有满池的荷花 , 游客喜欢到这里拍照 , 到了秋天把采上来的莲蓬挂起来晒干 , 就成了好看的手工艺材料 。 许多游客都对这种手工爱不释手 。 ”
“这些年 , 以邵伯湖美景、渔家美食、荷花莲蓬等为名片 , 渔家乐、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成了我们的‘新饭碗’ 。 村民住的也从旧渔船变成了黛瓦白墙的齐整小楼房 。 ”刘德宝说 。
与运河水有着最深“牵绊”的渔民 , 从过去的以船为家“靠天吃饭” , 找寻了到岸上新生活的另一种面貌 , 走上了从穷苦飘摇到富足安定的“逆袭”之路 。 这番景象 , 也是扬州“水城共生”的真实写照 。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 , 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 公元前486年 , 吴王夫差挖下邗沟的第一锹土 , 隋炀帝杨广在邗沟的基础上开挖南北大运河 , 扬州由此成为大运河“原点” 。
扬州也是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首倡城市 。 这里不仅保留了运河的古风貌 , 更注重大运河的活态传承 , 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有机统一起来 。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长金说 , 作为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力军” , 扬州将继续大力推进大运河扬州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 充分挖掘运河文化遗产地的内涵价值 。
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 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 , 也写下了新时代的“运河佳话” 。
浙江杭州:在古今交融中徜徉“文化长廊”
平时除了读书看报 , 乘坐“水上巴士”在大运河沿线“兜兜风”是76岁的陈寿泉最大的爱好 。
陈寿泉是杭州内河航运公司退休职工 , 家住杭州市拱墅区 。 其家中从祖父那一辈起就与大运河相依相伴 。 陈寿泉也曾以船为家 , 一家人睡在不到5平方米的“船洞”里 。 后来做了轮船驾驶员 , 其也延续了与船相伴的日子 。
如今每每坐上“水上巴士” , 陈寿泉都会主动聊起运河的变化 。 “以前的印象就是船来船往 , 岸上是各种厂 , 运河水也从清变臭 。 现在不仅环境整治好了 , 运河的‘文化味’也越来越浓 。 河边的几个历史街区 , 我们天气好就会去走走玩玩 , 听说现在运河大剧院也建好了 , 下次我也过去看看文艺节目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