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农牧民:生态富民新样本( 二 )


一边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禁绝,还动物邻居一片清静乐土;一边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毗邻区,熊猫IP带动经济发展,创造增长动能。静与动之间,人与自然两相宜。
增绿又增效:武夷山上风景新
武夷山脉绵亘福建、江西,拥有地球同纬度地带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满山苍翠沉淀了自然的馈赠,也蕴藉着深厚的人文,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的茶飘香千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为了长久传续这份绿意和茶香,武夷山国家公园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坚持高品质生态发展,在山林、茶园做活绿色发展文章。
护林增绿,必须停止不必要的砍伐。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坳头村,112户竹农经营着10200亩毛竹林,砍竹挖笋赚取收入,不让砍伐,收入怎么保障?武夷山国家公园首创山林所有权归村民、经营管理权归国家公园的地役权管理,对坳头村根据生态保护需要停伐的1万多亩毛竹林,按照每年每亩118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随着砍林种茶被禁止,过去茶园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效益的做法也行不通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无偿提供珍贵苗木,支持茶企、茶农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4000多亩。“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远离化肥农药、施用有机肥”成为生态茶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由此产出的生态茶叶以无污染、高品质受到消费者青睐,让茶农品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涵养自然精华的国家公园,人们扭转挖山伐林的发展路径,从大自然的索取者变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对每一片山林水泽、每一个草木生灵的倾心爱护也收到了自然的回赠。(中国经济网 景远)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