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那么重阳节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人的习俗之一,插茱萸和插菊花。这些风俗现在有些不是很时兴了,但是了解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
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文章插图

首先来谈谈插茱萸。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而茱萸也叫辟邪翁。古人重阳节登高饮酒赋诗,怀念亲人,往往都在登高时插茱萸,就是把茱萸枝条插在发冠上。
当然还不止是插茱萸,有的是佩戴茱萸囊。就是把茱萸的叶子和花果放在香囊里面,然后把香囊戴在手臂上,挂在脖子上,或者像腰带一样系在腰间。
更有甚者,就是饮茱萸酒,写茱萸诗。唐代大诗人杜甫、白居易等都写了不少登高插茱萸的诗歌,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文章插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题目中的九月九日就是重阳节。山东是指的华山以东的蒲州。王维一个人在长安,他想起故乡蒲州的兄弟此时正在登高插茱萸,而唯独缺了他一个,因而起了相思之情。
诗中就写了蒲州的兄弟们在登山时插茱萸这一细节,突出了思乡怀亲的主题。而茱萸就是芳香植物,相传人们插戴后可以避灾克邪,延年益寿。
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文章插图

此诗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写出了远在异乡的游子对于故土和亲人的眷恋,引起了人们感情的共鸣。后来文人墨客们广泛引用,抒发感情,形成了游子思乡怀亲的格言警句。
接着来谈插菊花。重阳节也有叫菊花节的。实际上有插菊,即头戴菊花,也有赏菊,喝菊花酒等。把菊花与重阳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从很早以前的陶渊明那里就知道了。
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文章插图

陶渊明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这里只是写了他喜爱菊花,至于是赏菊、插菊,还是饮菊花酒,没有做详细交代。
其实在唐宋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簪花即头插菊花的。唐代的郑谷就说“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近鬓毛”就是指发冠上簪菊花。宋代的陆游也有“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王维|这两首诗写重阳节,古人不但插茱萸,而且还插菊花
文章插图

可见那个时候不只是女人戴菊花,而且男子汉也戴。这种现象放在现在是不可思议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牧的诗歌,看他是怎样来写重阳节插菊花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