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大鹏所城:东南海防第一所 万里鹏程泰运开( 二 )


600年沧海桑田:古城百年来的“变与不变”
在黄文德馆长的带领下 , 采访人员从南到北走访了大鹏所城的南门城楼、赖恩爵振威将军府第、左堂署遗址、协台衙门遗址等地 , 黄馆长如数家珍地向采访人员介绍了所城的历史概况、建筑风格和人文情怀 。
众所周知“鹏城”是深圳的别称 , 但“鹏城”一名缘由何在?这要从大鹏所城面前的“七娘山”说起 。
据黄文德介绍 , 大鹏地名得之于所城前面的深圳第二峰“七娘山” , 过去它的大名就叫做“大鹏山” , 也是大鹏地名的由来 。 有了“大鹏” , 才有了深圳后来的别称“鹏城” 。
在南门城楼下 , 采访人员看到两个在阳光下金灿灿的招牌 , 一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黄文德馆长的自豪感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目前深圳只有三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别是大鹏所城、中英街界碑、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 大鹏所城是深圳拥有的三样“国宝(保)”之一;而另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鹏城村”的金字招牌 , 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公布 , 全国首批只有12个村入选 , 可以说含金量非常高 。
在城墙下 , 黄文德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小细节 , “此刻我们脚踩着的土地在200年前都是海水 。 根据考古发现 , 古城南墙外有一处明代码头 , 表明船只是可以开进来的 。 脚下这里以前是一个潟湖 。 ”岁月流逝 , 沧海变桑田 , 而古城依旧 , 叫人感慨万千 。
一块青砖、一段城墙 尽显古人建筑智慧
大鹏所城作为一个卫所城池 , 必然要与中国古代城池建设思想相吻合 , 在规划布局上体现了四方城、中轴对称、衙门居中的理想化建城理念 。 所城平面呈倒梯形 , 十字街贯穿全城 , 建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 街道规整 , 轴线分明 , 衙署居于城中偏北位置 。
军事城防是大鹏所城营建的核心 。 黄文德馆长表示 ,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 。 大鹏所城作为一座军事堡垒 , 建筑考虑的第一位必须是先把这座城守住 , 防御是第一要素 。
“所以在结构上 , 大鹏所城选择了拱券式结构 , 因为拱券式结构最为稳定、抗压 , 即便面对敌人的枪炮火力进攻也顶得住 。 ”
大鹏所城四周险要 , 临海处还设置了五处烟墩 。 据康熙《新安县志·兵刑志》载 , 明代“野牛墩、大湾墩、旧大鹏墩、水头墩、叠福墩 , 以上五墩每墩驻守旗军五人 , 大鹏所拔” 。 这些烟墩均为大鹏所城之耳目 , 若发现敌情 , 白天以烟云传讯 , 夜晚以火光报警 。
【大鹏|大鹏所城:东南海防第一所 万里鹏程泰运开】此外 , 还在要冲部位更严加防范 , 加固城垣 。 如城门的砖墙采用“一顺一丁”的砌法 , 城内其他墙采用“三顺一丁”的砌法 , 因为城门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部分 , 要求最牢固 , 采用一顺一丁、犬牙交错的排列 , 再以糯米和贝灰勾缝 , 实现最稳固的城墙结构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