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强村|山村的名字 山村的梦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强村|山村的名字 山村的梦想
文章插图
图为重庆万州民强村风光。 文 猛摄

登上李家山,问李德禹的家在哪,乡亲们一脸茫然:“哪个李德禹?”
在李家山,乡亲们不常喊李德禹,李家山的乡亲们都喊“李队长”。
晨雾渐渐散去,太阳缓缓探出了头。
“来,您慢慢走,坐着晒会儿太阳,我去给您拿杯热牛奶。”
走进李德禹的家,他正搀扶着村中百岁老人冯万梅出来晒太阳。李德禹扶着老人在椅子上坐好,转身到屋中拿出热好的牛奶插上吸管递到老人手中。李德禹给老人捏肩,温暖的阳光洒在“母子”二人脸上,两人相视一笑。
按下快门,我将这场面定格——李家山的春天格外温馨。
这里是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的民强村。李德禹是民强村8组的组长,在这之前,他是金湾生产队的队长。
“金湾”,听起来很“富裕”,村民们祖祖辈辈却过着与这个地名并不相符的贫困生活。后来,金湾从李家村划出来,成为一个村庄,再后来,金湾村与附近两个村庄合并,成为新的村庄。给新的村庄取什么名字,乡亲们七嘴八舌。李德禹站起来,喊出了一个很“实惠”的名字:“民强”。
民强村|山村的名字 山村的梦想】大家把掌声给了李德禹提议的“民强”。
这是山村共同的理想!
李德禹从“李队长”变成“李组长”,一干就是30多年,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喊他李队长。
民强村毗邻长江,占尽地利,民强却是村不强,民也不强。李德禹作“李队长”的年代,派工派活,协调纠纷,是队上最忙的人,但是做得最多的事情还是给生产队外出的人开具证明——生产队没有更多的“出路”派给大家,只好让他们出去找“出路”。于是,李德禹身上始终带着三样工具:锄头、纸笔、生产队的公章。
周边的乡村纷纷从村成为居委会,民强依然是五桥街道的村庄。听着乡亲们喊他“李队长”,李德禹感到脸红。李德禹不是没有机会出去挣钱,但他说,自己出去可以找到门路,可村里留下来的人到哪里挣钱?必须让乡亲们都有钱赚才行。
李德禹要让乡亲们看到民强真正强起来的那一天。李德禹1993年入党,作为民强村的老党员、老队长,他深深感到责任在肩,村里的老人是他的牵挂,这片土地更是他的牵挂。
村里老人冯万梅膝下无子女,丈夫杨成林去世后,无人照料。李德禹说,在他小时候,冯万梅十分疼爱他,每逢家中做好饭好菜,都会叫上李德禹来家中打牙祭。这份恩情,李德禹一直铭记在心。看着老人无人照管,他决定担负起照顾冯万梅的责任。为了照顾老人更方便,老人有需求能第一时间赶到,李德禹自掏腰包将老人的房子重新建在自家一墙之隔的地方,给老人添置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老人生病时,李德禹是专业“陪护”人员;老人的房子破损,李德禹又成了专业“修理工”……妻子和儿子也加入其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