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减缓冰雪消融,达古冰川适合盖哪种“被子”?这群科学家做了这些试验

※过去五年间 , 达古冰川冰面面积减小了69.64% , 冰川消失了4条 。
※土工织布当“被子” , 15个月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1.5米 。
※新型纳米材料当“被子” , 初步估计能够有效减缓80%左右的冰川消融 。
※储雪方案也是应对冰川变化就地取材的有效人工措施 。
试验|减缓冰雪消融,达古冰川适合盖哪种“被子”?这群科学家做了这些试验
文章图片

采集冰样 。
搭游客巴士 , 坐观光索道 , 爬乱石雪山 。 10月25日上午 , 经过2个多小时、变换3种上山方式后 , 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科研处工作人员张伏终于来到17号冰川脚下 。 受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委托 , 他今天要围绕17号冰川采集雪样、冰样、水样 。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 , 冰川消融加速 , 作为全球海拔低 , 面积大 , 年纪轻 , 也是离中城市近的冰川 , 达古冰川也面临这一问题 。 近年 , 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在景区17号冰川组织开展试验 , 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给冰川“盖被子” , 试图找到减缓冰川消融的人工干预方法 。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不仅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 而且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和预警器 。 达古冰川“盖被子”试验 , 是全球寥寥几个走向实践的SRM(太阳辐射管理)试验 , 它对于应对全球变暖、缓解冰川消融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
10月15日 , 在达古冰川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缓冰川消融学术研讨会上 , 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文定清说 , 冰川“盖被子”一年 , 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1.5米 , 这为景区生态环境科学保护作出了有益探索 , 提供了思考空间 , 坚定了发展信心 。
五年面积减小了69.64% , 达古冰川正走向“消失”
达古冰川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 岷江上游 , 属于长江流域 。 达古冰川属于海洋型冰川或温型冰川 , 是我国海洋型冰川纬度最北、最东的冰川分布区 。 据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 , 作为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 , 达古冰川形成于第四纪冰期 。
达古冰川被称为“冰川遗迹百花园” 。 冰川侵蚀地貌包括冰斗、槽谷、刃脊、角峰、羊背石、冰川磨光面等;冰川堆积地貌有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冰川冰面地貌涵盖了冰瀑、冰裂隙、冰面河、冰面湖、冰塔林、冰蘑菇等 。 达古冰川现存冰川10条 , 总面积为0.41平方千米 , 区域最大冰川面积为0.17平方千米 , 其中 , 已开发的17号冰川 , 现已分裂成3部分 , 冰川面积分别为0.043平方千米、0.048平方千米、0.050平方千米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