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遗址的词句 黑城遗址的历史和文化( 二 )


该遗址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著名旅游景点 。
4.黑水城的遗址保护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
黑城市北方的西夏国古都,名叫亦即乃,就是党项语的黑水城黑城平面为长方形,现今城墙仍高耸地表达10米城内的街道和墙壁及整齐排列的木头檐柱,从流沙中露出 。城外西南方,一座穹坊庐式顶、壁龛样式的礼拜堂完整地矗立于荒野,土坯建成的圆顶清真寺尚未被风沙掩埋 。城外西南一座礼拜堂完整屹立于荒野,近代有不少人来多次探宝,掠夺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在黑城出土的不少珍贵的历史材料中,在出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字典中,人们解读了西夏文 。给后人更完整的诠释了神秘的西夏国 。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政权时期 。公元1372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黑城后遭废弃 。至今城内还埋藏着丰富的西夏和元代等朝代的珍贵文书 。近几年来,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 。文物保护工作者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抢救性保护黑城遗址 。黑城遗址的城墙西北角顶部筑有5座佛塔,保存至今尤为珍贵,但同样面临风蚀坍塌的危险 。
2008年8月1日启动的黑城遗址抢救性维修保护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底顺利结束,二期工程即将全面启动。
按照《黑城遗址抢险加固保护方案》的总体要求,已顺利完成一期工程的全部施工项目 。其中,完成了对黑城景观大门和钢护栏的改造,拆除了原看护用土建蒙古包,修建了黑城简易看护用房,对城内外风积形成的淤沙进行了适量清理,共清理沙阻3000立方米 。同时,完成了西城墙豁口填堵、西北角登城踏道、景观平台、东西城门钢结构加固及木结构景观大门安装工程 。一期工程共计投资100万元 。
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居延遗址——黑城遗址加固维修设计》方案,截止到今天年初启动了黑城遗址抢救性维修保护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对黑城遗址东、西瓮城门内外的沙阻进行清理 。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沙21000立方米 。下一步将实施城内保护性参观栈道铺设、北城墙豁口填堵、城外景观道路铺设以及防护栏修建工程项目 。预计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为216.94万元 。
5.黑城遗址的历史背景黑城(又称黑水城)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位于居延地区 。因此,黑城属于居延文明的一部分 。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 。19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居延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 。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 。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 。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
6.黑城遗址的遗址结构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南偏东方向约22公里(东经101.147,北纬41.7647)处,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
黑城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 。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 。
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 。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 。
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 。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9米 。
城西北角建有5座覆体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 。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
2001年06月25日,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归入居延遗址项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