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相比焚于大火的巴黎圣母院,传承六百年的故宫是如何防火的呢( 二 )


古代如何防火?如此看来,古代火灾隐患频繁,典型的就是明代,简直是被火神诅咒了一样,祝融大神没事就来放个火。火神很开心啊,但是下面的皇帝们就不开心了,毕竟大火一来,皇帝的皇宫就成了开挖野地,这上哪说理去?不过这都是笑谈,真正的原因啊,还是古人对于防火措施了解不多,所以没能总结出什么用火安全制度导致,尤其建筑密度又这么大,他能不失火吗?不过古人是有一套古人的智慧的,出事这么多,当然就要有所总结和防范。别说,其中最惨的明代嘉靖皇帝就分析出了一套建筑防火措施办法。嘉靖在火灾烧了三大殿之后,总结道:“宫中地狭而屋多,且屋宇相连,所以火灾频发,且每每连烧。我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圣祖虑深。今所毁者,不须依旧式,未毁者量为规划,务使道途疏豁,堂舍整简,勿令相近。门俱如南京制,以免火灾。”火势|相比焚于大火的巴黎圣母院,传承六百年的故宫是如何防火的呢
文章插图
他的意思很明确,我的皇宫啊,地方小,但是房子太多,都连到一起了,所以火灾才频频发生,一烧一大片。我听说南京的宫殿啊,门都用砖来建造,不用木头,我的祖先朱元璋考虑的独到。现在烧毁了这么多房子,不如按照老办法,我们也这样做,而且要规划处通道,保证不相连,我估计我们用这个办法也能免除火灾。嘉靖的话很准确,如果你仔细看这些火灾记录,你会发现他们基本都是一烧一大片。很大的原因,就是房屋太过紧密,火势蔓延迅速不说,救火的人手一时也不够控制那么大的火势。所以要管控火势,就得确保建筑本身,不会蔓延的那么迅速。所以每次火灾之后,重修皇宫,都会刻意的把紧凑度降下来,一直到了清代,你就会发现,火势要比明代少了很多,这就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以免火势管控不住。另外雷击起火这一点,古人也有自己的办法,木质结构既然容易被雷击点燃,那我把木质结构隐藏起来呢?火势|相比焚于大火的巴黎圣母院,传承六百年的故宫是如何防火的呢
文章插图
于是古代的建筑设计师们,就在房顶上铺设了一层琉璃瓦,把木质结构的屋顶盖住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火灾隐患。建筑屋顶上的装饰品,也起到了一个避雷针的作用,当然因为对避雷针不了解,这个也是时灵时不灵。另外重要建筑四周都有厚实的砖墙,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隔绝火势,无论是火从里面烧起来,还是外面烧过来,砖墙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将其管控住,限制火势蔓延。这样就给了救火人员以充分的反应时间。但你要是光这样,那也不够,毕竟火灾这个事情,你是难以管控的。古代无论取暖还是做饭,都需要用火,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火灾。那么如果火灾来了,怎么迅速救火呢?答案,多备取水之处,以免无水可用。而自明清时代,故宫就有一条简短的防火准则:“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如果有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故宫里有很多大水缸,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存水的,目的就是用来取水灭火。在故宫有大缸308口,目的就是蓄水灭火。金水河也是古代重要的消防水源,冬天河面要凿开冰面,谁是准备取水灭火。这样就加快了速度,不然火来了,才去凿开冰面,怕不是大火烧光了皇宫?春天除草,秋天扫落叶,都是为了杜绝火灾隐患,比较这些玩意烧起来的几率更大一些,不用多,一个火星就够了。另外古代也准备了巡查人员和消防队,比如康熙年间就设立了一支职业灭火队,被称为防火步军,雍正年间更是设立了一支熟悉防火流程的部队约百余人,号称火班,也专门准备了机桶这种灭火工具。而凡是有用火的地方,都会有人看守,不定期还有人巡查。可以说,经历了无数火灾之后,清代就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防火措施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