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打卡地”?( 二 )


三亚蓝房子 图片来源:微博@爱吃烧饵块的吕小娜
社交网络|谁在疯狂制造小红书的“打卡地”?
文章插图

三亚蓝房子的微博对比图
尽管个案中的当事人有各自拍摄的理由,并非商业行为。但其实整体上看,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精心修饰的图片,并带动所谓的打卡风潮,背后也有群体性的复杂消费心理。
首先,探店打卡的行为本身,其实本质上就是社交网络时代的“消费行为”;而大量“照骗”的背后是众多博主追求流量效应的结果。
以“探店博主”为定位的KOL,将线下体验与精美图片相结合制作成内容,以愉悦感作为一种高唤醒度的情绪,给用户带来更强烈的刺激和感受。而在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中,探店博主在内容产出上也变得异常“内卷”——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即使在没有商业合作的情况下,依然会第一时间自发抢去新店打卡体验。
数位探店博主向界面新闻表示,探店的秘诀之一就是要抢速度。在社交平台上强调“首发”,“就要赶第一波开店时候的体验,晚了就没有流量了。”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合肥新开的咖啡馆比过去10年还多。”居住在合肥的摄影师Peggy Zhu告诉界面新闻。在她看来,探店博主之所以喜欢拍咖啡馆,在于咖啡馆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店主可以把更多启动资金用于装修和设计上,从而制造出更适合拍照的社交空间。而对于探店博主来说,体验咖啡馆的门槛也更低。
“举个例子,去探店一家西餐厅可能一天最多去两家,而咖啡馆却可以跑很多家。”她说,而探店博主因为需要保持固定更新频率吸引流量,也常常陷入焦虑,“需要时刻关注有没有新店出来,一旦有新店出来就要立马打卡,比如中午去体验,下午就要把图修好、内容编辑出来,尽快发布。”
所以赶上门店尚在装修、产品体验一般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就是为何你有时会看到那些精致照片背后,实地是还在装修的门头。这就会对其他普通网友带来的误解,当他们兴致勃勃跑到“出片胜地”,发现眼前一切无法营业。
一些店主也会利用这样的模式,招徕生意。“开业营销是必要的,KOL种草打卡就是其中一种效果不错方式。”在北京经营咖啡馆、酒店的郏珂磊告诉界面新闻,在新店推广初期,通常会拿出部分预算进行品牌包装和社交媒体推广,费用在数千至数万元不等。
而“滤镜照骗”诞生的第二个原因,和用户的“出片强迫症”有关。
如果说小红书的内容有一些主要关键词,那么“出片”绝对身处其中。“xxx超出片”“这个角度机位出片一级棒”“吐血安利,一定要这么拍”“出片圣地”……无出片,不旅游。
如果没有拍上一组令人满意的照片,那么便相当于没有来过。去一个地方旅游打卡,重点不在于东西好不好吃、服务是否到位,出片,是唯一能衡量是否能值回票价的的黄金标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