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毅锐|走,去柴油机厂看电影( 五 )


廉毅锐|走,去柴油机厂看电影
文章图片

“站台”的白天
“站台”的设计初衷 , 是要容纳1500人做电影节首映礼 。 试想 , 如果建一个容纳1500人的电影厅 , 必然会超高 。 所以在选址时 , 正好也是选在了这一处坡地 , 我们必须要这样来设计 , 因为这里是平遥 , 一座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是世界文化遗产 。 连往下挖都不能挖深喽 , 要尽可能地少去产生土方量 。 越少去改变这个厂区 , 才越能保留这个场域的原味 。
现在观众所见的“站台” , 并没有对厂区造成视觉侵略 , 大家会觉得它处在一个存在与不存在间的位置 , 不显得突兀 。 只有进入它 , 你才会发现 , 嚯!原来还挺大 。 而在入口处 , 你只能看到台阶和“站牌” 。 这就是一种“隐身” , 融合了我们对厂区本身的尊重 。
廉毅锐|走,去柴油机厂看电影
文章图片

“站台”的夜晚
设计时受到的空间约束 , 往往也正是思维突破的出路 。 我当时先同贾樟柯导演和艺术总监马克·穆勒提了露天剧场的想法 。 他们都很喜欢 , 但还是就具体问题讨论了很多轮 , 因为这个设计太有挑战性 。 但凡露天 , 就面临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 , 刮风下雨属不可抗力 。 权衡再三 , 我们考虑到中国大量的小城镇 , 包括国有厂矿企业对露天放映电影都有集体记忆 , 这种亲切感之于观众和电影间的关系是弥足珍贵的 。
特别是来宾参观时 , 当他们站在放映间的台阶上 , 面前不仅有硕大的电影幕布 , 还有古城的城门楼 。 在座的观众如果稍稍抬起头看看 , 也会发现 , 整个古城的城墙和城门楼都会成为银幕的大背景 。 这个场景我想是实现了一种 , 天地人的结合与交感 , 那一定是动人的 。 银幕边上飞檐很有古韵 , 其实是后来加上的 。 这要感谢电影节 , 本身就有舞台美术资源 , 这是舞美老师们做的 , 能够唤起熟悉又陌生的古城感觉 , 增添观众对这块银幕的亲切感 。 当然 , 白天不放映的时候 , 你觉得这是一块大的影壁墙也无不可 。
廉毅锐|走,去柴油机厂看电影
文章图片

“站台”的凉亭和观众席
从设计上说 , 这个场子很大 , 所以我们需要在边界处予以控制 , 如果没有 , 观众的视线会太散 , 所以我们添了两座功能性的亭子 。 这个说起来 , 也是贾樟柯导演给从电影节仪式感的角度给我提的建议 , 他希望在首映礼或者晚上放电影前 , 可以有一个给剧组主创的“荣光时刻”环节 。 届时主创们会先在亭子内落座 , 剧场的高光会打过去 , 他们向观众挥手致意 , 也接受现场观众的掌声与赞许 。 这是电影人与观众们互动的温情时刻 , 一定要设计出应有的仪式感 。 这个亭子里 , 冯小刚导演、吴宇森导演、张艺谋导演、刁亦男导演都曾坐过 , 包括一些国际大导演 , 他们都曾在这个极富中国文化意象的所在 , 接受过现场1500名观众的致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