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抢救”山西古建!或许还没来得及被关注就已“消亡”( 二 )


耿保国的大院有三千平方米,70多间房屋,但他不愿改造成客栈用于营利。他做了一个比喻,七十间房屋,七十间客房,就意味着要盖七十间厕所,“那这个大院成了什么?我想保留着房子的原始风貌。”但即便如此,对他来说,房屋修缮资金一直是问题根源。
与耿保国烦恼的情况相似,因为流程繁琐,加之需要一定费用,有些居民面对“还能将就”的老房子“置之不理”,甚至任其雨后“自生自灭”。
2013年前,耿保国收取游客“十块二十块的门票”参观老宅,被当地阻止后,便免费对外开放参观。此后,他依靠自己的手艺赚来的钱用于大院的维护修缮。
有住户坦言,房屋修缮比较麻烦,没有批准,建材无法进城。“反正很难遇到这样的雨,天晴了也就好了。”除此之外,一些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也局部坍塌,破损严重。
事实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备受关注,每年均有专项资金用于修缮保护,但散落在古城街道的民居,多属于低级别文物甚至并无级别。风雨过后,修缮问题一度成为难题。
此前,平遥县便出台了古城传统民居修缮保护办法。据媒体报道,该计划最初是按照工程费用的总额,县财政补助三分之二,产权人承担三分之一。通过一年试运行,由比例补助改为平方米的定额补助:根据民居价值和残损程度分九个等级,县财政按照每平方米400至1400元不等的标准给予补助。
民居修缮计划按照年度进行,需要居民先行申报,流程较复杂。据了解,目前,平遥暂未启动针对此次暴雨影响的特别修缮计划。
采访人员在走访中发现,有居民已将房屋漏水情况上报给当地政府,得到允许修复的回复,但基本无居民提及补助问题,大多表示需要“自费”。
平遥|“抢救”山西古建!或许还没来得及被关注就已“消亡”
文章插图

耿保国正在介绍自家受损的宅院
六百余年城墙内外
乌云散了,平遥的天气继续放晴,“十一”长假刚过,这座旅游小城到了淡季。客栈大门敞开,但住客却寥寥无几。一家客栈老板说,长假第一天后,一连下了三天的雨,客人在网上预约的订单也陆续取消了。当地老人感慨:“这么多年了,就没见过这样的雨,城墙都不能登上去了。”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古城墙周长约6公里,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在城墙外部看来,古城墙一切无恙。走进城内会发现,城墙内部夯土坍塌严重部分已被遮挡,墙体出现了多处滑落,部分墙体需要支撑,多处墙体覆盖上了塑料布,黄泥已经逐渐干涸。采访人员发现,本次发生坍塌的城墙主要是东城墙,坍塌的泥土堆积在城墙下。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