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旅游景点排行榜 阳江阳春旅游景点排名( 二 )


5.飞鹅岭森林公园位于东平镇西南边 , 公园周边由鸳鸯路环绕 , 面向南海 , 西向珍珠湾 , 地理位置优越 , 最高峰海拔128米 , 总面积约44.3公顷 , 是一个可供游客游览、休闲、康体健身和科普教育的综合性公园 。
6.鸳鸯路位于飞鹅岭森林公园下方 , 东起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 , 西至珍珠湾大桥 , 全长1.2公里 , 是东平镇的一条旅游景观大道 。于2010年建成 , 是居民和游客跑步、散步、骑自行车和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鸳鸯路沿途景观多 , 既可远眺南鹏列岛、海陵、闸坡 , 又可近看东平国家中心渔港 , 碧海晴空 , 海天一线 , 帆影点点 。
7.鸳鸯石乡郊公园位于东平镇口洋村内 , 规划建设面积约1300亩 , 该公园围绕婚俗文化及象征爱情内容等元素进行打造 , 目前已成为婚纱摄影的热门外景之一 。
8.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地处于东平镇葛洲湾内 , 港池面积约2.5平方公里 , 平均水深3米 , 是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的优良港口 。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发达 , 素有“南海鱼仓”之称 , 每年开渔节吸引游客到这 , 可欣赏千轮竞发的场景 , 热闹非凡 。
9.大澳渔村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较为完整保存古渔村古渔港风貌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它是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港口 , 史称“六澳之首” , 先后荣获中国古村落、国家级最美渔村、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
10.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南面是“葛洲岛” , 葛洲岛南面有一个形状像一叶船帆、名叫帆岛的小岛 , 该小岛一般很难看见 , 但每逢春夏大雨初晴时 , 在大气的折射下 , 该岛如同一叶“帆”出现在眼前 , 景观奇妙 , “葛洲帆影”因此闻名 。
7. 阳江旅游必去十大景点鼍山春晓阳江八景之首是“鼍山春晓” , 又名“鼍山春树” 。鼍山 , 位于现在的江城一小和县公安局旧址之后面 , 以山形似“鼍”而得名 。阳江因有此山而名为鼍城 , 漠阳江亦因流经其西而名日鼍江 。此鼍山顶上 , 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 , 至明清时代 , 树姿巍峨 , 枝干挺拔 , 直插云霄 , 高达三四十米 。树身苍劲雄伟 , 宽达数十围 。每年仲春二月 , 两棵木棉树鲜花盛开 , 花红似火 , 蕊黄如焰 , 英姿勃发 。特别当朝阳升起之时 , 阳光与红花交相辉映 , 云霰尽赤 , 春满江城 。最奇的是 , 相距三十里外的北津港口 , 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红 。清人林乙莲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 , 放年年送暖风 。曾道火烧天二月 , 鼍山遥映一当津红 。”几百年来 , 鼍山顶上的两棵红棉树 , 一直作为阳江的象征 。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毁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 , 而致两棵均被砍掉 , “鼍山春晓”一景也就从此泯灭 。龙涛秋月江城北5公里处 , 有一条龙涛村 , 漠阳江流经其北 。据《清一统志》记载:古时江水流至此处时 , 颇显汹涌澎湃之气势 , 水声哗啦直响 , 涌起堆堆雪白波涛 , 后浪紧推前浪 , 上下翻滚 , 把此处河床冲击成为深渊 。仿若蛟龙腾跃其间 , 故“龙涛”村名由此而来 。这里两岸树影婆娑 , 远处烟树朦胧 , 画意诗情 , 景色宜人 。特别是当中秋之夜 , 碧霄万里 , 皓月当空 , 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倾泻下来 , 将龙涛村这一段江面照耀得白晃晃一片晶茔 。江水银波闪闪 , 有如蜿蜒白练 。这时 , 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映照江心 , 天上江中 , 形成两轮明月 , 堪称奇绝!夜半之时 , 岸边神庙钟声传来 , 激响清越 , 更增诗意 。民间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当此秋月照临的静夜之时 , 江中“双石”即化为采莲小船一只 , 船中承载着仙女数名 , 各捧琵琶箫管 , 一边划船玩月 , 一边合奏吹弹 。清风轻拂 , 仙袂飘飘 , 乐声起处 , 音韵悠扬 。而两岸村舍 , 在月色水光的反照之中 , 光亮如同白昼 , 即使持针穿线也不感困难 。所以还传说古时龙涛村民夜晚是靠月光照明的 , 不需购买灯油点灯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高中进士的阳江才子曾跃鳞 , 曾就此景色吟花诗一首曰:“龙涛滚滚饮双虹 , 凉月清秋万里风 。映水挑花丹潋艳 , 缀林霜月玉玲珑 。椎惊落雁催残照 , 渔傍浮鸥听晚钟 。几度临秋耽野趣 , 无边诗思许谁同?”这是现存的咏赞阳江风景最早的一首诗 。此后各个时期均有诗人的佳作传世 , 如“龙涛秋月烂如银 , 泛棹前来特问津 。万里清风千迭浪 , 空江何处觅重轮”等等 。石觉禅林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 , 坐南朝北 , 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 。“石觉禅林” , 是阳江八景之一 。始建於唐开元年间 , 原名开元寺 , 与开元塔旧址相连 。历代五次重修 。清顺治十一年(1554年) , 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 , 掘出一石 , 上刻“石觉”二字 , 故改称“石觉寺” 。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 。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 , 增建文昌阁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 , 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 。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 , 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 。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 , 加高正殿 , 增建客房、禅房 。寺门横额“漠阳福地” , 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 , 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 。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 , 乃苏东坡手迹 。“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 。宗教政策落实後 , 经过十多年的修葺 , 寺貌焕然一新 。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 , 气势雄奇 , 为寺增辉 。千佛塔高耸入云 , 登塔远眺 , 十里风光 , 尽收眼底 。寺内碑刻15块 , 珍藏佛经100部 。罗琴雅操距离阳江城20多公里的罗琴山 , 高448米 。相传 , 晋朝尚书朗罗含曾携琴到此山漫游 , 因而得名 。罗琴山峰峦重叠 , 有百重岭之称 。在南北岭之间一系列巨石自西北向东南垒叠而下 。碧水清泉在岩石的裂缝中涌出 , 滔滔不绝地奔流直泻 。岩石凸凹不平 , 泉水流经其间 , 与棱起之石急激撞击 , 水波腾跳 , 铮琮发声 , 音韵悠扬 , 有如琴鸣 。“罗琴雅操”之名即由此而来 。阳江古八景才是阳江(县)人心中永远的风景流泉下面 , 有一方潭 , 四周巨石围绕 , 直径约 , 水深而清 , 名日“龙潭” 。龙潭上方的山岭有一石刻如琴形 , 另一石上刻有“捷如形响”四字 。历代文人对此一景点题咏颇多 。明代著名戏剧家、礼部主事汤显祖 , 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贬往广东徐闻县当典史 , 道经阳江 , 题罗琴诗中有云:“何得罗琴隐君子 , 海风吹绝夜弦清 。”罗琴山顶有石像棋盘 , 传说古时有仙人在此处对弈 。龙潭涧水下流入石河 , 解放后已于石河口筑水库 , 方圆十余里 , 集雨面积公里 。远望石河水库 , 水中山岭如海中孤岛 , 别有风光 。北山石塔东山石塔 , 又称北山石塔 , 位于阳江城东半里的东山(今北山公园)上 。曾用名有“东山泉石”、“北山耸翠”、“红陵古塔”等 。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 , 是阁楼花岗岩结构 , 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 。高18.5米 , 共九层 , 由1000多块重达几百公斤的长方石条垒成 , 塔身往上逐渐缩小 , 美观大方 , 造型巧妙 。上有“福禄来朝”四字 。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 , 又叫莲花石 , 它像一朵巨大的莲花 。瑞禾石高、宽各5米 , 上面刻“瑞禾”两字 , 直径1米 。石塔如健笔一支直撑碧空 , 是阳江唯一现存的珍贵古代建筑物 。l983年 , 再重修 , 以花岗岩石材更换塔刹 , 于塔基周宽8米铺筑花岗岩条石 , 筑建双重石雕栏 , 稳固塔基 。再遭雷击 , 1991年 , 再重修塔刹 , 并加筑避雷装置 。清人林乙莲有赞石塔诗云:“嶙峋石塔屹城东 , 怪石苍松点缀工 。健笔一枝撑碧汉 , 独留鼍海作文峰 。”北山石塔旁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 , 1957年兴建 , 1984年重修 。烈士纪念碑内藏革命烈士骨灰盒多个 , 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山公园内还有摩崖石刻、亭台楼阁等景点 。摩崖石刻位于烈士纪念碑后山 , 现存“瑞禾”、“恩平歌”、“熙春亭王母仙踪阳江城东三里处原有一小山冈 , 约在鸳鸯湖以西 , 相传古时王母曾经到此处停留过 , 故名之曰“王母冈” 。后来 , 人们就在山冈上建起了一座王母殿 , 周围种满果树花卉 , 成为一景 。“王母冈”也因此而得名 。王母殿前 , 刻有曾跃鳞的一副对联:翠竹影摇湘浦夜;碧桃香霭武陵春 。”清人冯兰阶亦有一联:“不信瑶池嫌寂寞;爱从鼍海辟行宫 。”前人还有不少咏赞的诗作 , 如:寻踪何必向瑶池 , 东郭番间尚有之”;“仙凡隔绝路难通 , 王母缘何此驻踪”;“荒山有幸来仙驾”等 。清道光十一(1831年) , 王母冈上建起了麻风院 , 从此游人不敢涉足 。1934年夏 , 王母冈上庙宇被焚毁 , “王母仙踪”久成陈迹 。金鸡瑞禾瑞禾石在北山公园内 , 金鸡瑞禾 , 是阳江历代著名的景点之一 , 曾命名为“东山泉石” 。瑞禾石状似含苞待放的莲花 , 面平如镜 , 北向壁立 , 高、宽各5米 , 阴刻“瑞禾”两字 。宋咸淳八年(1272) , 南恩州大丰收 , 据传郡内出现二穗禾稻 , 大家认为是天降吉祥之兆 , 州守涂九大率僚属在此刻“瑞禾”以为纪念 。瑞禾石刻 , 为研究阳江历史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渔洲唱晚西浦 , 本应是整个西濑 , 但“西浦渔歌”则是指下濑一带 。古时阳江城渔洲路和河对岸的下濑都是漠阳江冲积的沙洲 , 也是当时渔民集中生活的地方 。每当夕阳西照 , 渔舟返航 , 渔民引吭高歌 , 此唱彼和 。天光、水色、帆影、渔歌 , 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 。每晚的渔歌 , 总要唱至二更时分止 。当时河边沙洲长满榕树 , 树阴里结网的渔民女眷 , 也是参加进这渔歌晚唱之中 。所唱渔歌多属咸水歌 , 有着浓郁郁葱葱生活气息和乡土气味 。“西浦渔歌” , 最早时原名“渔洲晚唱” 。后因渔洲这一边已建起了众多店铺 , 于是渔舟返航时便集中于西濑那边 , 故又改称为“西浦渔歌” 。历代文化人对此一景点均有赞咏 。清人林乙莲诗:“烟笼西浦夕阳过 , 信宿渔人唱晚多 。掩映灯红迷蓼岸 , 隔江声杂采菱歌 。”清人李春元诗:“潮来西浦听渔歌 , 乘兴江中拨棹过 。夜半月高弦索响 , 问谁携得月明多 。”古时 , “西浦渔歌”原址 , 正是现在阳江船厂和水上学校一带 , 而今楼台屋宇鳞次栉比 , 另是一番景象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