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庭湖:一个超级大湖的传奇( 二 )


长江与湖南四水并非协调一致 , 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洞庭湖的洪水时节 , 除了唐宋之前由湘、资、沅、澧四水注入的“桃花汛”形成“春溜满涨”之外 , 又出现了长江夏秋时节洪水暴涨的情况 。 洞庭湖一年内的洪水变化特征 , 由原来的单峰型转变为明显的双峰型 , 会出现两次高水位和低水位交替更迭的情况 , 所以湖边人说洞庭湖的草原是“一岁两枯荣” 。
山河巨变 , 长江变迁 , 让洞庭湖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千百年来 , 长江把洞庭湖当水袋 , 洞庭湖为长江泻沙行洪 , 两者水乳交融 , 互相倾诉 , 成为中国江湖中最亲密的一对 。
江豚 , 麋鹿 , 候鸟 , 湿地动植物大Party
年复一年 , 洞庭湖的湖光山色轮回变换 。 不仅地貌变化多端 , 随着它的脚步起舞的还有万千生灵 , 它们随着洞庭湖的脉搏同呼吸 。
春季桃花汛来临之后 , 洞庭湖的湖水日渐丰盈 , 水草丰满 , 鱼类获得繁殖的良机 。 洞庭湖多达107种鱼 , 约占中国淡水鱼类的10% , 长江水系淡水鱼类的33% , 湖南省的51% 。
鳜鱼、鳊鱼、鲤鱼、鲫鱼、草鱼、银鱼在水中自由游弋 , 它们种群的繁盛吸引来一群顶级捕食者——江豚 。
江豚是生活在长江里的淡水鲸类 , 为中国特有 , 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 , 长江水系食物链中的顶级王者 。 江豚的体型肥胖、呆萌而可爱 , 渔民喜欢称之为“江猪子” , 江豚有逆风跃出水面的习性 , 它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 , 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 数量只剩1000余头 , 而洞庭湖就生活着162头 。
不过当夏季结束 , 一部分鱼儿会洄游长江 , 这个时候 , 水位线逐渐枯落 , 洞庭湖迎来了另一番生机 。
滩涂露出之后 , 播撒于湖床的草种开始发芽 , 并迅速形成“草原” 。 它们朝着水位线逼近 , 并尽可能地抢占陆地 , 于是湖床遍地铺绿 。 待到金秋 , 芦荻飘花 , 秋风瑟瑟 , 这绿色的帷幕中又多了一抹白 , 如同一幅多彩的中国画 。
丰富食物吸引全球候鸟的到来 , 2021年至2022年 , 在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就达到40.4万只 , 湖水退去的湖床成为冬季候鸟生活的天堂 。
世界上70%的小白额雁会飞抵洞庭湖过冬 , 它们的额头有一抹白色 , 个头比豆雁小 , 主要以枯水期泥滩上的薹草嫩茎为食 。
白鹤在浅水区闲庭散步 , 它依靠长长的喙挖水草的根茎吃 。 鸿雁、豆雁、灰雁、鸿雁 , 主要卧在草地上 , 用扁平的喙横扫薹草的嫩芽 。 湖水与滩涂之间的泥泞带 , 则是反嘴鹬的觅食带 , 它们身材小巧 , 动作灵活 , 一边快速行走一边用上翘的喙翻出泥土中的软体动物 。
东方白鹳站在浅水处捕鱼 , 苍鹭、大白鹭也时常加入它的行列 。 水面上游弋着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螺纹鸭、小天鹅 , 它们让绿意盎然的洞庭湖更富生机和灿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