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它们不该被洪流淹没

山西暴雨再一次把文物保护的问题拉到了公众面前 。
平遥古城坍塌的城墙上 , 盖着白色塑料单 , 像裹着纱布的伤臂;蒙山开化寺仿佛刚经历过地震 , 砖瓦掉落一地;大夫街土地庙护墙坍塌 , 露出残垣断壁 。 这些知名古建的受损 , 实在令人心碎 。 可我更担心的是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不知名“小文物” , 也许是一座无名的古桥、一段不在名录的古墙、一座未定保护级别的古楼 。
在这次山西暴雨中 ,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 被大多数媒体关注到的受损文物多数属于“国保”“省保”“市保” , 比如晋祠、天龙山石窟等 。
对于拥有5.3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山西 , 那些被媒体关注到的受损文物不过是古城一角 。 截至10月10日12时 , 山西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险情 , 其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只占十分之一 。 这些“国保级”的文物在出现险情后 , 很多已经得到及时处理 , 并准备申请修缮 , 而那些偏远地区的以及不知名的文物的命运如何 , 就不得而知了 。 即使已被损毁 , 也可能没机会出现在官方公布的受损文物名单中 。
电影导演、山西人贾樟柯近日公开呼吁 , 重视偏远地区文物受灾情况排查和抢救工作 , 防止一些文物进一步损坏 。 山西“村村有古庙 , 处处有古建” , 这样的地方一旦出现文物受灾 , 损失更惨重的不一定是那些“国宝级”的文物 , 或许是“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 。
那些散落在黄土高原各个角落的、不大为人知的“小文物”更应该被公众看到 , 并及时被施救 , 但现实往往让人感到颇为无奈 。
远的不说 , 就说今年7月 , 河南的文物也在暴雨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 有专门管理机构、专人值班值守的世界的文化遗产、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 都能够及时抢险防护 。 但无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由于日常维护资金有限 , 日常预防性保护状况较差 , 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等情况 , 受灾情况普遍严重 。
“小文物”保护的状况 , 像极了普通人维权或求助的样子 。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 , 我们常发现 , 名人维权有时只需要发一条微博 , 或者寻一家媒体 , 就会得到关注和解决 。 但许多普通人维权或求助常常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 甚至“跑断腿”也无人理会 。
文物保护也有“名人效应” , 保护级别高 , 自然会倾斜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和宣传 。 但长此以往 , 就会形成文物保护里的“马太效应” , 知名者 , 很快修缮一新 , 游人如织;无名辈 , 门庭冷落 , 渐渐被遗忘于荒野 。 小人物与小文物 , 大概会有同样的境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