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二 )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缪祥流介绍,此次展览延续2019年“园说”首展的文化脉络,依托颐和园园藏文物资源,联合国内18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园说Ⅲ”,首次聚焦园林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展现园林文物在历史、科学、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慈禧五十做指画
传统的“卍”字符号是中国人“福寿”文化的缩影。而这一符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3900多年前。此次展览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马场类型四大圈纹万字纹双耳瓮出土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附近,距今已有3900余年的历史。文物造型为“瓮”状,淡淡的橙色瓮体中心绘制了“卍”字纹。据介绍,新石器时代“卍”字纹的产生主要是经由“蛙纹”演变而来的,也体现出先民向往“多福多寿”的思想萌芽。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有福有寿,自然也不能少了“禄”,而“鹿”则成了“禄”的代表。展览中的文物,秦代的母子鹿纹双鹿瓦当,瓦当正中为大小两只仙鹿,成年鹿仰头站立,在它的胸前还有一只正在嬉戏的小鹿。鹿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因“鹿”与“禄”同音,所以人们将鹿视为福禄的象征,并赋予它祥鹿富贵的美好寓意。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在众多展品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幅红纸白颜料的“菊花图”。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幅画是慈禧所作,而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是慈禧用手指画的画儿。
舒乃光介绍说。这幅书画作品是慈禧太后51岁时用手指画出的菊花图,指画就是用手指和指节、手背代替画笔作画,用这种方式来画画,更能体现出作画人高超的绘画水准。同时,这幅图使用反向拓印的方法,将原本的图案的留白用朱墨填满,原图的图案就成了这幅图的留白,形成一种高度对比的图案。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颐和园中寻福寿
北青“后台”文化云播的镜头并没有局限在展厅中的福寿。在颐和园管理处党委副书记秦雷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开始寻找颐和园里的福寿文化。
其实颐和园里最能体现福寿文化的就是这座皇家园林的象征万寿山了。万寿山,原名瓮山,后来乾隆皇帝为其母60岁大寿将山名改为万寿山。在万寿山的排云殿大门上就有“万寿无疆”的匾额。除此以外,像慈禧所住的地方就叫做“乐寿堂”,里面也是福寿满堂。
福寿特展|长假前5日颐和园接待游人总计25万余人“福寿特展”公益讲解火了
文章插图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