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导读:北京日报10月10日报道 电影《长津湖》热度不减 , 目前票房已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7位 。当此之时 , 一些人又抛出奇谈怪论 , 提出主演吴京吃了“爱国红利” , 理应将票房收入捐出云云 , 甚至还拟了一份“倡议书” 。
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文章图片

这样的声音不是第一次出现 , 个中逻辑却颇为荒谬 。细究起来 , 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拍主旋律电影是不是就等于做“爱国生意”?二是捐款属于个人自由还是个人义务?
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文章图片

电影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结合体 。一方面 , 电影作为文艺作品 , 在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 , 也发挥着反映时代、宣传教育等功能 , 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 。另一方面 , 电影生产早已工业化 , 从项目开发 , 到拍摄剪辑 , 再到宣传发行 , 涉及大量工种 , 都离不开预算、成本、利润这些现实的经济概念 。电影的双重属性同时并存、不可分割 。

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文章图片

就《长津湖》来说 , 取材于抗美援朝之战 , 反映的是志愿军舍生取义英勇无畏 , 传递的是爱国精神 。但这与该片的商业属性并不矛盾 。据出品方披露 , 该片投资规模达2亿美元 , 制作规模超7万群演和工作人员 , 拍摄历时200多天 。这也在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推到新高度的背景下 , 创造了影片规模和制作上的先例 。
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文章图片

上述“爱国生意”的论调 , 显然是割裂并对立了电影的商业属性和非商业属性 , 还自以为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创作爱国题材的作品不等于“发爱国财” , 倘若照那些人的逻辑 , 只有拍爱情、亲情、友情等题材的电影应当赚钱 , 但凡凸显了爱党爱国色彩的电影 , 就该分文不取?那还如何去进行更多更大规模的创作?

吴京再遭逼捐,道德绑架非蠢即坏
文章图片

至于捐款与否 , 不管论法论理论情 , 都属于个人自由 。捐了 , 值得赞许;不捐 , 也不用说三道四 。一些人热衷于逼捐 , 背后的逻辑是认为高收入群体应当更有社会责任感 , 而且做了什么都要广而告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