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最终结果是,这场由160个高水平团队参赛的预测,准确率非常低 。
比如被迫搬家的预测,发挥最好的团队,预测模型与真实结果的相关度也只有0.22 ,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只比毫不相关强一点 。
比如关于学习成绩的预测 , 稍好一点 , 冠军团队的相关系数是0.44,这就相当于:在已知这个孩子过去每一年的成绩表现之后,你预测接下来的成绩,你说对的概率也只有65% 。
后来就连社会学家自己也承认 , 那些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心理学效应,对人命运的实际影响,相关系数其实只有0.21 。
所以说白了,任何人鼓吹原生家庭决定论 , 这个说法从科学上来讲约等于“猴子扔飞镖” 。
所谓的原生家庭决定论,至多只能叫做“原生家庭解释论”:当一个教育的悲剧发生,我们将之归咎于原生家庭,反正你也没办法证伪 。
可是就像刚才的实验证明的,如果现在就有一个孩子成长在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你能预知孩子的未来吗?
社会心理学擅长的是倒推和解释 , 但靠这个预测人的命运,就是扯淡 。
其实之所以如此,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人生永远充满不可知的变数 。
比如刚才的预测中,你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一直收入很低,然后父亲又刚刚失业,那么光靠母亲一个人的收入,肯定是交不起房租的 。所以你的预测模型就合理的推断出:这家人只能搬家,然后搬家导致的颠沛流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
这听起来是合逻辑的,但人生往往不是如此——
比如有可能,孩子的父亲突然找到了新工作 , 而且新工作竟然收入更高;
比如房东是个好心人,他给这家人减了房租,并主动帮这个爸爸介绍了工作机会;
比如这家人求助了某位亲戚,亲戚借给他们一笔钱 , 这笔钱足够帮他们渡过难关;
又或者即便这家人真的搬家了,孩子的成绩就必定下降吗?也许这孩子的遭遇被他的老师知道了,这位好老师决定花更多时间照顾这个孩子 , 结果孩子的成绩反而还提高了 。
所有这些可能性 , 如果事后讲出来,你都觉得很合理,可是你事先敢这么预测吗?你不敢 。
这就是命运,任何社会心理学都解释不了命运这种东西 。
我们在做任何判断之前,都要承认自己的这种无知 。
可是很少有人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无知 。
还是拿校长招聘老师为例 , 假如你有A和B两个候选,并且你判断A比B好,那请问 , 如果A和B两位老师都被录取了,你觉得A的实际表现的确比B好的概率是多少呢?
有调查发现,当人们面对这种局面 , 会认为A比B好的可能性是80%左右,但实际统计数据是59%,这个比随机选一个的50%也高不了太多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老师进到一个学校 , 他会经历什么,校长是没法预测的 。
当然事后我们总是可以解释的 , 比如本来能力很强的A同事,恰好进校之后家里出现了一些变故,但也恰恰是这些事后的解释,让我们误以为对这个世界很有把握 。
事后解释总是容易的,但这和事前预测完全是两码事 。
很多教育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总是拿一些牛娃的事迹来倒推他们的成长过程,然后总结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一样优秀,你得像那些孩子的父母一样做 。
一个人的成长真的会如此简单,如此线性吗?能被外人看到并总结的 , 只能是冰山一角 。
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因果思维 , 约等于扯淡 。
我们真正能做的,是在承认永远存在不可知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统计思维去做决策 , 并且最好是站在整件事之外 , 来看看还漏掉了什么角度 。
比如对一个高考生来说,选择北上广深还是准一线城市,当你能真正跳出自己的喜好,或者跳出父母的喜好,然后冷静的评价和对比各种可能性,这个决策本身就上了一个层次 。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年轻人不妨勇敢的拥抱不确定性 。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三岁掌握上千词汇这样做让宝宝“能说会道”
- 河南省:专项治理城镇“问题”幼儿园
- 亲子育儿:“妈妈帮不上你了”难能可贵
- |藏于国内的“世界梯田之冠”迎来颜值巅峰!美到央视都点赞!
- 北京文旅“盲盒”即将开启 4大秋季文旅线路推出
- 赏秋景、品秋韵……精品旅游线路等你来“打卡”
- 走进宫廷市集“拾光买卖街”寻找圆明园盛景
- 书馆为汽车主题园区装上“文化芯”
- 海南东寨港再现“万鸟归巢”盛况
- 商务印书馆虹口讲座,领略“地球最年轻高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