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北京乡村民宿 如何传播好乡土文化声音?

据公开资料显示,10月1日至7日,北京地区乡村民宿接待总人数达20.71万人次,相比去年国庆假期,同比增长94.23%。10月9日,在门头沟小院联盟就业培训基地,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民宿的创新发展”——北京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民宿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资商、经营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围绕乡村民宿的文化挖掘、投资运营以及生态文明等主题,探讨民宿发展的最新理念和经营模式,以及京郊民俗接待户与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
乡村|北京乡村民宿 如何传播好乡土文化声音?
文章插图
俯瞰京郊雁翅镇田庄村。新京报采访人员 赵利新 摄
传播乡土文化声音
国内知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创意设计专家、亲游科技CEO要雁峥认为,乡村民宿正在成为乡土文化的传声者。那些隐于半山间、居于绿水前的民宿,不仅仅承载住宿的功能,更朝着融合的发展方向,作为当地文化的新载体,传出更多关于当地人文历史的声音。
要雁峥认为,盘活闲置资产、做好乡村民宿好比“画龙点睛”,让“龙”活起来最为关键的“眼睛”就是乡村民宿的文化内涵和主题内容。“没文化的民宿已经落后了,要在乡村民宿中挖掘注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在体验性与互动性下功夫。”
北京农学院教授江晶认为,乡村民宿是京郊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北京市持续推进民俗接待户和乡村民宿改造升级,重点支持村民利用自有住宅,利用院内富裕空间,发展“原住民、原生态、原文化”的原味民宿,实现生活和生产空间共享,加强“民宿主人”文化培育,加强地方文化传承,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推动民宿主人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门头沟洪水口村民宿崔建裴、延庆大隐于世品牌创始人张海超、妙峰山咯吱第六代传承人李福奎、昌平御享创业创新农业园杨洋四位京郊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分享了自己的经营心得体会。他们认为,好的民宿要发展起来,经营者应该注重产品的特色鲜明,为民宿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主题,实现差异化经营;匠心设计、精心打造,吸收经典建筑和内饰风格,给用户“眼前一亮”的感受;深度融合、互促互动,联结周边风光、特色产品和娱乐项目,增强产品卖点;加大宣传,注重线上线下结合,通过平台直播、在线打卡、分享风俗趣闻等方式,讲好“小院儿故事”。
创造条件利好供需方
乡村民宿发展起来,政策设计者不仅要为消费者打造好的环境,还要为经营者创造利好条件,门头沟区文旅局民宿专班负责人邹兆莎认为,发展民宿经济首先是规划先行,根据自然景观、文化禀赋、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发展规划线路图,与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其次是政策配套,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让投资商和从业者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