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基诺山中出好茶( 二 )
关于基诺山产茶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唐宋 。 唐代的樊绰在《云南志·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宋代文学家李石在其《续博物志》卷七中也说:“茶 , 出银生诸山 , 采无时 , 杂椒姜烹而饮之 。 ”
据已故的云南地方史专家、云南大学教授方国瑜在《闲话普洱茶》中考证:“所谓银生城 , 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 , 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 。 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在开南节度辖界内 , 亦即在当时受着南诏统治的今西双版纳产茶地区 。 又所谓‘蒙舍蛮’ , 是洱海区域的居民 。 可见早在一千二百年以前 , 西双版纳的茶叶已行销洱海地区了 。 ”这里的“南诏”正是指唐代在云南大理一带割据的地方政权南诏国 。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 , 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入朝廷贡茶案册 , 并被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 。 基诺山茶由此“一鸣惊人” 。 清代乾隆年间的《滇海虞衡志》这样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 , 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 , 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 , 二曰革登 , 三曰倚邦 , 四曰莽枝 , 五曰蛮嵩 , 六曰慢撒 , 周八百里 。 ”这里提到的“攸乐”就是今天的基诺山 。 1729年 , 清政府专门在基诺山设立“攸乐同知” , 管理茶叶买卖及相关赋税 。 当时有许多茶商和马帮前来收购茶叶 , 基诺山的龙帕寨就曾是清政府设立的茶场和当时的制茶中心 。
基诺山为何能出产好茶?今天来看有一点很明确:这里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 基诺山系无量山余脉 , 山峦连绵起伏 , 常年高温、多雨 , 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 。 山中古茶园土壤属红壤 , 有机质含量较高 , 且土质肥沃无污染 , 非常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 。
世代与茶相伴、以茶为生的基诺人“吃喝茶”的方式多种多样 , 各山寨至今还保留一些古朴、原始的敬茶、饮茶习俗 , 比如包烧茶、腊攸、竹筒茶 。 其中的“腊攸” , 也被人们称为“凉拌茶” 。 基诺人一般在上山劳动休息的时候 , 就地取材 , 用随身带的砍刀砍下一节粗大的竹筒 , 一剖两半做容器 , 然后从旁边茶树上采几把新鲜的茶叶 , 用手揉碎后放入竹器中 , 取一点山泉水灌入 , 加入少许随身携带的盐巴、辣椒、大蒜等 , 搅拌均匀后食用 , 既可提神解渴 , 又可以下饭 。 而“竹筒茶”这种用当地生长的天然竹筒存储茶叶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基诺人利用自然的聪明智慧 。
当然 , 基诺人不仅自己吃茶、喝茶 , 还早已学会了用山上的好茶与山下平坝地带的傣族、汉族进行商品交换 , 获取急需的生活用品 。 有一首基诺族民歌《汉族阿哥你哪里来》这样唱道: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藏在群山中的安徽古村,拥有千年历史,还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河北|河北太行山中的世外桃源,江北第一古石寨,100元可吃住玩一天
- 美丽|郑州深山中原生态古村,建在半山腰岩壁上,曾是抗日后方医院
- 安徽|安徽大别山中古村,藏于深山之中,有山有水古寨奇
- 五大连池|浙江深山中的秘境,鹅卵石堆砌而成的千年古村落,宁静平和且古朴
- 浙江省|浙江深山中的秘境,鹅卵石堆砌而成的千年古村落,宁静平和且古朴
- 施甸|秦岭山中的老瓦房,为什么屋顶会长满草,原来是因为多了一道工艺
- 文化|浙江侨乡揭开山中“秘密” 串珠成线打造农遗探寻线
- 吴立群|浙江侨乡揭开山中“秘密” 串珠成线打造农遗探寻线
- 秘密|浙江侨乡揭开山中“秘密” 串珠成线打造农遗探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