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苏杭游记-孙武亭-真娘墓( 二 )


文章插图
我想,应该是这样顺序,清初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明末清初人,清言小品《幽梦影》的作者。先“发现“了这唐代古墓,已无标志,乃为立一碑。过了一二百年,这碑又不见了。陈铁坡才做碑纪念。后来,张潮立的碑又被 “发现”,乃重立在陈铁坡碑的边上,形成现在的格局。白居易曾十二次游历虎丘,在凭吊真娘墓时,怀着无限惋叹之情写下了此诗: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他一生中,十分关心妇女命运,写下不少诗作,多角度反映妇女们不幸遭遇,其中包括那些沦为歌妓的少女,对她们悲惨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真娘墓》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虎丘|苏杭游记-孙武亭-真娘墓
文章插图
日日游客如流,极少有人注意到这“古真娘墓”中的“真”字,中间少了一横。查阅典故,知最早记录真娘的是唐代的李绅,就是那个写“锄禾日当午”的作者,他在《真娘墓诗并序》中写道:“真娘,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死葬武丘(即虎丘)寺前,吴中少年从其志也。墓多花草,以蔽其上。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还似钱唐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在这短短的序和诗中,真娘姓什么、生卒年份、生平事迹、因何而死,最主要的人物要素,都没有提到。对一个身世不太清楚的女子,从白居易、刘禹锡开始,就带头呼应,怜香惜玉,表示惋惜之情,唐宋元明清以来,真娘墓诗不知有多少首,“几与昭君之青冢、太真之马嵬并传。”我认为,是一种奇怪的从众心理。查了一下资料,海陵人(今泰州)陈璜,字铁坡,乾隆九年(1744)游览虎丘,慕名来凭吊真娘墓,但见蔓草荒烟,不可复识,心里不免怀疑,大概这是诗人假托吧,不像西蜀薛涛、钱塘苏小小那样确有其人。后来,他终于发现一个物证:在东山庙(今万景山庄)后一个“溷厕”(毛坑)中,有块断碑倒在那里,拂去尘土,竟然是关于真娘的石碑。就问山上的僧人怎么回事,和尚告诉他:自明末战火后,碑就一直沦落在这里。他根据这碑又寻找墓地,依稀犹存旧址。第二年。陈璜又来到虎丘,出资重修真娘墓,“葬残碑于穴中,树新石于旧地。”还盖了座石亭,同时写了一篇《重修真娘墓碑记》,以记其事。陈璜不远几百里,来到虎丘,自己捐资,重修真娘墓。从现代观点看,心不错,但做事有点欠缺,残碑被当成衣冠埋到了地下,残碑上应还有几字,写的什么呢,在《重修真娘墓碑记》里,也应录下来啊,可一字未叙,从此成了历史之谜,实为可恼。我想,这真娘不是个假娘吧,反正没有真实的记载,故意把真字少写一横,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事可能是有的。说句笑话,这少了的一横,就是葬在墓中的残碑吧!所谓“葬残碑于穴中”到底写的什么呢,让大家去猜吧。一个风尘妓女,被后代像英雄般尊崇了许多年,她应该知足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