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当不一样的青岛,遇上不一样的假期( 二 )


数字文旅带来“沉浸式”体验 。 海信探索中心“加量不加价”推出全4K沉浸式光影大展“光立方”成为网红打卡地 , 通过前沿技术的应用 , 让游客拥有“强交互、强体验、强沉浸”的光影体验;新打造的中山路城市记忆馆 , 带来沉浸式影院、光影巴士、数智魔镜三大特色数字体验 , 以及多种AR、VR内容 。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文遗‘悦’青岛·走近文博场馆”护照打卡活动 , 邀请市民游客“寻”城市文化记忆 , “串”老城经典路线 , 共同助力青岛老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与此同时 , “三世界一王国”的带动力仍然显著 。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 , 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 数据显示 , 青岛年度旅游总人数由2015年7455.81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11302.84万人次 , 年均增长11% 。 2018年 ,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青岛香山旅游峰会两大国际盛会的召开极大提高了青岛文旅的影响力 , 青岛年度旅游总人数首次超过1亿人次 。
随着资源禀赋型选手在竞争中的优势减弱 , 青岛旅游更需要的是:形成自身特长——突出特色挖掘整合资源 , 扎实的基础知识——持续优化全产业链条 , 减少偏科——丰富业态提升品质 , 更好的解题思路——立足实际转型升级 。
02
新赛道 , 新渠道
社交媒体上有一句玩笑 , “好看的照片都很贵” , 因为里面都是消费 。
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手拍 , 一杯咖啡、一份甜品加在一起要近百元 , 独立展览门票动辄几十上百元一张 , 一支传递“到此一游”的景点文创雪糕少说也要二三十元 。

新一代游客心中的“烟火气”表面上看没什么逻辑 , 其实却是回到了旅游最初的意义:开心就好 。 在旅游消费中 , 情绪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观察近年来的旅游市场 , 消费结构变化很大 , 年轻人爱上“怀旧” , 老城的新鲜感叠加他们喜爱的新业态 , 对他们来说是“新新相映” 。

国庆假期的肥城路上 , 秋日的橙伞市集、后备箱市集上满是好物 , 鲜花、饰品、编织包、玩偶等 , 吸引着年轻人驻足选购 , 还能现场欣赏乐队演唱;
大鲍岛街区 , 一家家特色的文创商店、咖啡馆、美味餐厅“青岛味”十足 , 新潮诠释着在地文化;
银鱼巷内 , 原创品牌不断聚集 , 买手店里更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好物 , 给足年轻人仪式感 。
从网红打卡地到消费聚集地 , 这种变化是让人欣喜的 。
在前几年 , 青岛不少网红打卡地还面临着几乎没有消费项目的尴尬 , 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业态引导 , 新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显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