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故宫一棵金丝木,沿途万名劳工泪——记华贵背后的辛酸

故宫,旧名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堪称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更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瑰宝。
驻足于皇城之内,游览于宫舍之间,无一例外的不会惊叹故宫的庄重与威严,而一根根高耸直立的宫柱、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家具、一扇扇精雕细琢的门窗,更是体现了皇家的典雅与华贵,让人惊叹不已。
然而,故宫在初建之时,所有木料取材均来源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南地区,为了将这些最珍贵的木料运到北京,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更是有不少人会为之献出了生命。
在这份庄重与华贵的背后,蕴藏着的是无尽的悲凉与辛酸。
砍伐|故宫一棵金丝木,沿途万名劳工泪——记华贵背后的辛酸
文章插图

金丝楠木,故宫初建时唯一指定的木料选择。
关于金丝楠木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之中。
到了唐宋时期,金丝楠木已经开始用作于建筑材料,而这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赞叹古金丝楠木建筑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代表的性的,便是唐朝诗人史俊的那首《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砍伐|故宫一棵金丝木,沿途万名劳工泪——记华贵背后的辛酸
文章插图

金丝楠木之所以能够成为最为上乘的建筑材料以及木制品原材料,与其非凡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金丝楠木木质坚硬,耐腐蚀,防虫蛀,有特殊的香味,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于金丝楠木就有这样的描述:

“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之状,枝叶不相碍,茂似豫章,而大如牛耳,一头尖,经岁不调,新陈相换。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
其次,金丝楠木木质温和,冬天触之不凉、夏天不热,且木身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
在清朝修著的《博物要览》也曾记载:
“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
砍伐|故宫一棵金丝木,沿途万名劳工泪——记华贵背后的辛酸
文章插图

但是在明朝之前,金丝楠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皇家,都没有的到非常广泛的使用。
一方面,由于金丝楠木在中国的分布范围非常的局限,其主要分布于四川灌县、雅安、乐山、宜宾一线等海拔1000~1500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云南、贵州的少部分地区也有金丝楠木的分布,这就使得金丝楠木的采伐与运输非常的不便;另一方面,其树木本身成长周期非常长,从幼苗到成材至少需要200年,因而金丝楠木也就变得异常的珍贵,价格也就变得非常的高昂。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