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山西擦亮“大美太行”旅游新“名片”( 二 )


平顺县东部深山里,有一个佛堂村,以前村里交通不便,甚至都不通电,除了本村的一百多口人,基本上没人会来这里,是个深度贫困村。
“秋有红叶冬有雪,春天连翘漫山坡。”守着美景,却不能增收致富,这令村民们十分苦恼。但是随着太行天路竣工、农村电网改造完成,这里迎来了发展契机。
佛堂村紧抓机遇,因地制宜,借着独特的山村风貌,修建了一批悬崖居,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靠着每年4月到11月的接待,一年可收入10多万元。佛堂村的很多村民由此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开业才三个月,回头客很多。没有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不可能这么火。”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陵川县浙水村。
在政策牵引下,陵川提出“驿站进农村,一村带百村”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浙水村在原有古院落的基础上修民宿、建驿站,昔日不知名的小村落,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在浙水村的带动下,毗邻的水草沟也迎来幸福转身。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标准定位,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康养、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乡居民宿,如今“三个人家”已经增加到了336家,以振兴村、大河村、岳家寨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以“悬崖居”“八路军客栈”“壶山红色小院”等为代表的“太行人家”精品民宿已然成形,乡村的文旅潜能被进一步释放。
除此之外,《太行人家康养村落建设服务与管理》等地方标准,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循。
“要不断提高‘太行人家’民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服务质量、特色创建水平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让游客在太行山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王爱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山西省省长蓝佛安更是在9月26日晚的“在太行山上”文化旅游推介会上表示,我们将主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新变化,准确把握大文旅大康养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拓展,丰富文旅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文旅小镇、康养小镇、旅游集散中心,推动文旅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山西文旅界的盛会,也是对长治文旅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检验。
作为山西锻造太行旅游板块的核心区域,长治的文旅产业这些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20年,长治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9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1.22亿元。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5A级景区、12个4A级景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形成了太行山水绿色游、抗战热土红色游、研学游读古色游、避暑康养特色游4条精品旅游线路。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