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古代没有导航,出远门会迷路吗?

现代人一出远门,多半会打开导航,一来是看看目的地在哪,有多远,二来是看看堵不堵车,如果没有导航,别说出远门,就算是市内转悠也是真的不方便。那么在古代,交通不便利,配套设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古人出门做个生意,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怎么做到不迷路的呢?
古代地图
项羽|古代没有导航,出远门会迷路吗?
文章插图

中国最早发现的地图,是记录在鼎上。《左传》记有:“运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入山林不逢不吝,魑魅魍魉,缅莫能逢之”。这种有山、有水、有道路的地理图,在四千年前就有了记载。后来,古人发明了纸张,人们就将地图画在了便于携带的草纸上。出门远行,只要带上一张地图就能搞定。虽说那个时候地图精准度不会太高,但大致方向是不会错的。比方说要去长安,它至少不会给你带到开封。
古代交通
受自然、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限制,古代交通远远不如现代便利。现代有高速、省道、县道、乡间小道,条条大路都能通到罗马。
在古代,道路的名字叫法也很多,《尔雅?释宫》中就有载:“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所谓达即通,分别表示路口有几个岔口。比如丁字路口为三达,十字路口为四达……以此类推。
不过,叫法虽然很多,可实际上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古代的主干道其实就那么几条。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古人出门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反而更不容易走错路。因此,古人出远门时,只要一直顺着官道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古代路牌
有了地图,有了道路,也少不了配套的指示系统。虽说古代官道不多,但还是少不得有岔路口,以及人们为了方便而抄近路徒步踩出来的小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项羽|古代没有导航,出远门会迷路吗?
文章插图

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的名堂越来越多,要是一不小心走错路,恐怕浪费的时间不止是几天几夜而已。于是,人们开始用“土堆”的方法来作为记录里程数和边界的标志,这种土堆在古代被称为“堠”。
堠又分为“里堠碑”和“界堠碑”,人们看到“里堠碑”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走了多少里,看到“界堠碑”就能知晓自己身在什么地方。从而就能判断自己有没有走偏,还需要走多久才能抵达,现代的里程碑便是据此演化而来。
并且在一些通向各州府县的官道,沿途还修建了供官员休息的驿站,而出门远行的古人们,只要通过这些驿站打听、辨认方向,就可以一路顺利抵达目的地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