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画廊|郭进拴|大美三清山( 五 )


位于南天门群峰之间的“观音赏曲” , 相传晋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间疾苦 , 以琵琶对天倾诉 , 琴声感动天庭 。 观音下凡探访 , 大士高坐云霄 , 她头扎法巾 , 轻舒广袖 , 庄严慈祥 , 俯首垂目 , 合十聆听 , 留此法相 。 而端坐着的葛洪 , 怀抱琵琶 , 神情专注地拨弄着他的琴弦 。




过了一线天 , “玉女开怀”给人以至纯至真的美感 , 坚硬的石峰呈现出丰腴柔美的形态 , 大自然神奇造化令人惊叹 , 心中升腾起一种母爱的伟大、人性的博爱 。 此外还有“仙翁唱歌”、“狸猫待鼠”、“三龙出海”等 , 无不惟妙惟肖、神气活现 。
造物主为何如此垂青江西这方山水 , 把其打造得如此惊世骇俗神奇壮观?要知道 , 三清山是经过14亿年的沧桑巨变 , 才出落得今天这样的瑰丽多姿美轮美奂 。
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 , 这里海水浸没达4亿年 , 在“晋宁运动”后 , 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 , 出水为陆 , 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 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 , 发生第二次大海浸 , 海水浸没又达1?6亿年 。 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 , 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 , 不再接受沉积 。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 , 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 , 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 。




看来 , 一切的神奇都是来自创造 , 一切的壮丽都要经历磨难!
直到8亿年前 , 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 , 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 , 并伴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 , 奠定了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 。 直到二三千万年前 , 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 。 由于三清山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 , 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 。 山体不断抬升 , 长期风化侵蚀 , 加上重力崩解作用 , 形成了峰插云天 , 谷陷深渊的地貌奇观 。
或许是天生的仙风道骨 , 或许是共通的天人理念 , 三清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 三清山 , 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 , 如道教所奉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其巅 , 故名 。 东晋升平年间(357-361) , 葛洪就在山上结庐炼丹 , 著书立说 , 宣扬道教教义 。 唐时 , 方士们在葛洪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 。 元朝大兴土木扩建道观 。 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 , 至景泰年间 , 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九天应元府、飞仙台等建筑 , 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 。




三清山各部景点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交织 , 相互因借 。 就是在每一景物的设计上 , 也充分体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变易”法则 。 风门、逍遥路、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 , 往往于迂回曲折处豁然开朗 , 于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 。 在造型艺术上 , 也渗透着道家“动与静、虚与实、巧与拙、藏与露”的朴素辩证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