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环京文旅三城记③|定州:渴望安居乐业的小城( 二 )


定州本地回民不少 , 按照清真寺修建年代 , 可能是元朝时色目人来此定居 。 清真寺北面有一条街叫“刀枪街” , 早期来到这里的穆斯林可能是军人或军事工匠 , 这符合河北、山东的回民历史 , 这两地回民祖上很多是军户或工匠 , 有习武的传统 。
定州回民在清末出过两个名人 , 定州博物馆中有他们的介绍 , 一个叫马应龙 , 一个叫白敬宇 。
说到马应龙很多人会想到马应龙痔疮膏 , 这种痔疮膏可以用来治黑眼圈 , 因为马应龙家族最初是治疗眼病的 。 中世纪的穆斯林学者对治疗眼科疾病有深入研究 , 比如著名的波斯医生伊本·伊斯哈格 , 他是最早的系统研究眼球结构的学者 , 这可能来自当时对光学原理的突破 。 马应龙祖上叫木八剌沙 , 典型的波斯中亚名字 , 光绪年间在北京前门开了分店 , 生意非常繁荣 。
白敬宇家族的历史更早一些 , 明朝永乐年间在定州开“金羊眼药铺” , 乾隆皇帝曾给他们家题过一块匾 , 1907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 白敬宇眼药获了金奖 , 后来主要到南京发展 。
清真寺|环京文旅三城记③|定州:渴望安居乐业的小城
文章图片

定州清真寺
在定州清真寺里 , 主要还是看建筑和石碑 , 大殿主体是中式明清建筑 , 后窑殿是元朝建筑的遗留 , 青砖拱顶无梁 , 历史价值非常高 , 现存的比较罕见 , 这种结构多用于明清之前的清真寺 , 比如上海松江清真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 , 明清之后就是纯中式了 。
清真寺|环京文旅三城记③|定州:渴望安居乐业的小城
文章图片

定州清真寺
院子里有几块碑 , 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块元朝碑装在木架子里面 , 外面的板子上写了碑文 , 因为很多老碑的碑文难以辨认 。 这块元朝至正年间的《重修礼拜寺记》有几点特别的历史价值 , 这是中国第一块伊斯兰教的汉文碑 , 最早出现“穆罕默德”这个译法 , 最早将“回回”这个词和伊斯兰教关联 , 最早用儒家典籍与伊斯兰教进行比较解读 。
当然 , 不是所有学者都赞同这些 , 有学者认为这块碑部分文字不符合元朝的称呼特点 , 也不符合当时色目人穆斯林群体的习惯 , 反而与明朝称呼相似 , 有可能是明朝正德年间复刻的元朝碑 , 甚至有可能上面的文字也不是元朝留下的 , 而是明朝人模仿元朝人所写 , 导致部分文字由于并没有先例而出现错误 。
清真寺西边的十字路口西北角是张寒晖文化广场 , 定州人张寒晖曾写下抗战时期著名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那里有森林煤矿 ,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张寒晖写这首歌时 , 并没有去过东北 , 他在西安街头看到东北逃亡过来的民众 , 以北方民间哭坟的曲调为基础写了这首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