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从防火设置看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 二 )

火灾|从防火设置看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
文章插图
二、宫殿屋脊两端的龙吻灵兽具有避雷作用与民间的很多古建筑一样,故宫宫殿的屋脊两端一般也都装有合龙。这种合龙的正式学名为龙吻灵兽,自古便被视为镇火之物。据北宋李诫《营造法式》记载,龙吻灵兽的原形是越国海中的一种鱼。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种龙吻灵兽就是封建迷信的产物。然而事实上,龙吻灵兽具备避雷的作用,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避雷针。你去故宫就能观察到,一般宫殿的屋脊两端都设有一个仰起龙头,龙头嘴里会吐出一根细长的铁丝。遇有雷雨天气,雷电就能通过这跟铁丝将电流传送到地下,从而避免宫殿因雷击起火。三、修建防火墙为了减少故宫火灾的发生,减轻火灾的灾情程度,历朝君主修建了不同样式的防火墙。如乾清宫的配殿中修建的防火墙,是一种用三合土填充的实心房。从正面看上去,这座配殿三面闭合,只有前脸敞开,整体形象就像个“口”字。配殿没有一门一窗,且屋架和梁柱都是使用石材修筑而成。如此精心的设立,不仅可以防止宫殿起火,一旦发生火灾也便于阻挡火势的蔓延。再如太和殿特殊的十一间设计,也是另一种防火墙。取“九五至尊”之义,故宫内的宫殿一般都设计成九间或五间,只有太和殿是例外——十一间。前文笔者说到太和殿曾在康熙朝被烧毁,防火意识强的康熙帝从史官处得知,历史上太和殿的火灾往往都是由周边宫殿的火势蔓延造成,所以康熙就命人在新修建的太和殿的左右两侧各修一道防火墙。这样原本九间的太和殿就变成了十一间,其防火性能也同时大大增强了。火灾|从防火设置看明清两代故宫如何防火
文章插图
四、修建封火墙故宫庑殿的后面一般会修筑一扇墙,墙面没有门窗,也基本看不到木材装饰,这就是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墙就是用了防火,和防火墙作用相近。故宫现存的封火墙很多,其最早修建于雍正朝。据《清史》记载,雍正帝有次在巡阅御膳房时,发现太监们烧火做饭时,竟然有火星飞闪至御膳房屋檐上,这可把继承了康熙防火意识的雍正惊住了。雍正马上就下令将所有用于做饭的房屋的后檐改为封火檐,后来封火檐又演变成了现在的封火墙。五、内外金水河与水缸搭配防火故宫天安门外的护城河又称外金水河,与宫内的内金水河同为一体。外金水河的水从故宫西北角流入宫内,再经过全长约2000米的内金水河,最终从故宫东南角重新汇回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几乎流经各大主要宫殿,这样如果宫殿发生火灾,就有充足的水救灾。但光有水还不行,为了缩减火灾发生时取水的时间,故宫还在各大宫殿旁设有大小不同的水缸,作为日常备水的容器。整个故宫内共设有308口水缸,每口水缸可储水约3000升。冬天时,金水河封冻,太监们就在各个水缸上设一个铁盖,铁盖中烧有木炭,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生活用水的供应,包括应对火灾的发生。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