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柱础|柱子末端美丽的风景线

远远望见一座古建筑的时候,人们大多会先看屋顶,看到斗栱、梁枋、雀替等结构。视线上方的东西总会更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却鲜少有人会低头细细琢磨柱子末端的风景。殊不知,那里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末端风景线”——柱础吧。
什么是柱础?
柱础,顾名思义,就是柱子的基础,亦可称为柱顶石,是古建筑重要的石构件之一。
形式|柱础|柱子末端美丽的风景线
文章插图

柱础虽然是柱的附属构件,但外形上是独立的。它的装饰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景。
柱础的作用
柱础的作用大致有三个:一是增加柱子和地面的受力面积,防止地面塌陷;二是阻隔地面的潮气,保护柱脚;三是雕刻各类纹饰,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
《淮南子》有语:“山云蒸,柱础润。”——山中云雾缭绕之际,柱础也湿了。民间也有“础润而雨”的说法:每年梅雨季即将开始时,空气湿度骤增形成返潮,柱础也跟着受潮了——换言之,要是没有柱础,受潮的就是柱子了。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要构材,木不但怕火,也怕潮,木长期受潮会腐朽坏掉,对于木构建筑来说是灾难;而柱础是石质,不但不怕潮,还能够有效地隔绝潮气,从而保护木柱不受地气侵袭而受潮腐败。
形式|柱础|柱子末端美丽的风景线
文章插图

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柱础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南方湿润多雨,柱础明显较高;北方干燥少雨,柱础也就低矮得多。再者,踩着柱础这块“垫脚石”,柱子的腿脚不容易被磕碰而损坏,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柱础的发展
早期的柱础多为天然的石块。随着朝代的变迁,制作和雕刻工艺越发精美,加上承载了宗教、民俗、审美等一系列的文化因子,使得柱础的形制和雕饰越来越丰富,如莲瓣柱础、云凤柱础、合莲卷草重层柱础、刻狮柱础、瓜楞纹柱础......
形式|柱础|柱子末端美丽的风景线
文章插图

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体规定,《营造法式》中写道:“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
柱础凋饰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棉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但宋代有“非宫室寺观,毋得凋镂柱础”的规例,所以柱础雕刻发展着重在宫室及寺庙方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