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丨经略海洋篇: 弄潮儿向涛头立( 三 )


烟台自贸片区秉持“发展养殖,种业先行”的思路,以海洋原良种培育为基础,构建出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到延伸为一条“产业链”,再到产业“生态圈”,串联起整个海洋产业体系。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走进烟台自贸片区的一家海水养殖科技企业国信东方,公司副总经理韩厚伟说,他们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大西洋鲑鱼(三文鱼)从鱼卵到成品鱼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引进中转+陆海接力”创新模式,从挪威、冰岛等国进口鱼卵,以最快捷最高效的方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打通“鱼卵引进隔离—孵化育苗—入海驯化—海水养成—成鱼加工—销售流通”完整产业技术体系,让烟台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吃上更生鲜的正宗三文鱼。
鲜美烟台,海货最鲜。为促进出口贸易,烟台自贸片区联合烟台海关创新推出鲜活水生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分类管控”模式,针对鲜活水生动物出口容易损耗,出口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特点,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将原本需要1周左右的检疫时间最大程度缩短至几小时,大大提高了通关水产苗种的成活率和竞争力。自2020年以来,烟台自贸片区累计向日韩出口鲜活水产品4300多吨,包括河豚、章鱼、鲈鱼苗、海湾贝等8个品种。
在水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烟台自贸片区以其地理标志产品——海参为蓝本,率先将区块链技术与食用水产品合格证试点相衔接,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参质量追溯系统”,打造出全国首个“链上合格证”管理云,实现真实背景下的“产购销”全供应链可透视。外地消费者可以按图索骥,了解海产品质量,有效减少消费者顾虑,提升了烟台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网箱|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丨经略海洋篇: 弄潮儿向涛头立
文章插图

自贸烟台:
一片海,一座城,一方深蓝沃土……
八角湾畔,自贸潮涌,激荡着这座城对这片海的无限深情。
烟台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海洋经济是烟台自贸片区的重要特色之一。从要素聚集到彰显特色,自贸区建设为海上烟台持续注入蓝色动能。
——抓好平台载体建设。烟台自贸片区内布局建设8.4万平方公里的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总部基地+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模式,规划海洋公共创新平台、蓝色种业创新示范区、国际科创社区、海洋文旅展示区、配套支撑服务区五大分区,大力吸引海洋高端装备、智能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海洋大数据、智能制造、海洋高端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人才、项目在平台上集聚。
目前,中俄海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国家卫星海洋技术应用中心山东中心、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已相继落户八角湾畔;全球首制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和拆解装备“蓝鲲号”项目,投资2.5亿美元的挪威三文鱼海洋牧场、1.3亿美元的10万吨海水淡化等项目陆续落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