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北宋和辽之间没有天险可守,为了抵御骑兵,只好建起“水木长城”

如果看我国古代历史上各个被称为“正统”朝代的地图,在边境线方面北宋无疑是最“悲催”和最令人揪心的了,抛开西部的西夏频繁犯边不提,其北部边防由于后晋皇帝石敬塘为了求得契丹的庇护,把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全部,以及山西和河北北部地区的幽州、顺州、檀州、蓟州等“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地处中原的北宋失去了中原与游牧民族传统北部屏障燕山达160多年之久,时刻处于辽朝的威胁之下。

边境|北宋和辽之间没有天险可守,为了抵御骑兵,只好建起“水木长城”
文章插图

北宋两国边境示意图
在今天的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一线,是平缓的平原地带,并无险可拒。不过北宋君臣们为了对北方形成一些防御方面的优势,还是做了一些努力,在与辽国边境线上建起了“水长城”、“木长城”。
所谓的“水长城”就是《宋史》里所记载的“塘泺”。
在今天保定市范围内有一条拒马河,其出山之后还分成南、北拒马河,又于白沟附近合为一条河,即大清河。但是在北宋时,这条合到一起的河仍称拒马河(或白沟河)。并且流向是从白沟一直水平向东,经过霸州,最后在今天天津附近入海,这条河就是宋辽两国的边界线,因此又有名字为“界河”。

边境|北宋和辽之间没有天险可守,为了抵御骑兵,只好建起“水木长城”
文章插图

上个世纪初这一带仍然湖泊密布
拒马河据记载,最初《水经注》中记为“巨马河”,水大流急如巨马奔腾之意。后来被渐渐写作“拒马”,相传曾因拒后赵石勒之马南下。在石勒之时尚为“相传”,但到了宋朝的时候,拒马河就真的担当起了“拒绝胡马南下”的意味及作用。
由于无险可据,北宋的君臣们就想到了利用拒马河及周边有易水、潞水、滹沱河、黄河流经,以及界河以南有天然带状湖沼洼淀带等优势,从北宋初年就开始人为地将界河以南许多河流引入这一低洼地带,筑塘蓄水,“凡并边诸河,若滹沱、胡卢、永济等河,皆汇于塘”,形成一条西起今保定市以西,东到海滨黑龙港的蜿蜒900里的淀泊带,当时称为“塘泺”,后世称之为“水长城”。
边境|北宋和辽之间没有天险可守,为了抵御骑兵,只好建起“水木长城”
边境|北宋和辽之间没有天险可守,为了抵御骑兵,只好建起“水木长城”
文章插图

契丹地理之图也可以看出宋辽边境河流众多
塘泺共分9区,每个区内有许多大小淀泊。还设置河北屯田司和缘边安抚司等机构负责对塘泺进行管理,按照“深不可以舟行,浅不可以徒涉”的原则调度水量,水深变化每季度要向工部报告。塘泺南北最宽为130至150里,最窄处有8至10里,水深3尺—1丈3尺不等。至于塘泺中各湖泊洼淀的面积,《宋史·河渠志》记载的非常清楚(引用的文字有些长,有兴趣的可以详读,不想读可略过):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